榆树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校门口暗号是否仍在使用
对于那个“暗号”的念叨
前几天路过老城区的榆树学校,正好赶上放学。孩子们叽叽喳喳地涌出来,脸上挂着那种只有放学时才有的轻松笑容。我站在门口,看着这一幕,心里忽然就被一个奇怪的问题给抓住了:榆树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?这个念头一冒出来,自己都觉得有点儿好笑,可又忍不住去想。
我记得我们小时候,好像每个学校都有这么一套不成文的“规矩”。比如,在校外碰到同班同学,可能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打招呼,或者对上一句只有自己人才懂的“暗语”。那感觉,就像加入了一个秘密俱乐部,充满了专属的认同感和一点点冒险的小刺激。?
那么,榆树学校门口暗号是否仍在使用呢?我试着观察了一会儿。孩子们叁叁两两,有的在讨论刚看的动画片,有的在商量周末去哪儿玩,还有的只是单纯地打闹。他们的交流直接又坦率,似乎并没听到什么特别的、“接头”式的话语。
会不会是这些“暗号”已经变了模样呢?我琢磨着,也许它们不再是我们当年那种简单的词语或手势了。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网络时代,他们的“暗号”,可能是一种特定的表情包,是某款游戏里的术语,甚至是一段短视频里的热梗。这些东西,在我们这些“老家伙”听来,就跟天书一样,但在他们之间,却心领神会。
想到这里,我倒是有点释然了。形式或许在变,但那种通过共享秘密来寻找同伴、划定小圈子的心理,估计是没变的。这就像一种成长的仪式,用外人不懂的语言,宣告着我们是一个小团体。
我拦住一个看起来比较高年级的男生,挺不好意思地问他:“同学,打听一下,你们现在……有什么特别的打招呼方式吗?就是那种,只有你们自己人才懂的?”那男生愣了一下,随即笑着摇摇头:“叔叔,你说啥呢?没有那种东西啦,我们都是直接喊名字或者‘嘿’一声就行了。”
他的回答很干脆。看来,那种带有神秘色彩的、传统的校门口暗号,在榆树学校这儿,大概是真的消失了。生活节奏这么快,信息这么发达,孩子们有更多的方式去识别“自己人”,那种古老的、带着点江湖气的方式,可能真的留在了过去。
不知怎么的,确认了榆树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后,我心里反而浮起一丝淡淡的怀念。怀念的不是那个具体的词或动作,而是那个年代里,一点简单的快乐和一份小小的、只属于我们的秘密。那份单纯,可真好啊。
校门口的人渐渐散去了,我的思绪也收了回来。不管怎样,看到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,用他们这个时代的方式去交流和交友,这就足够了。那个对于暗号的问题,就让它成为一个有趣的时代印记,封存在记忆里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