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城中村两百元情缘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2:36:50 来源:原创内容

霓虹照不进的地方

深圳的白天属于写字楼里的咖啡香和键盘声,可一入夜,那些高楼缝隙间的巷子就活过来了。晾衣杆横七竖八地架着,湿衣服滴答着水,炒菜的锅气混着潮湿的霉味,这就是城中村的味道。老周蹲在巷口抽烟,眯眼看着对面发廊旋转的灯箱,像在看一个褪色的梦。

阿梅就是在那家“靓丽发廊”认识的。那晚老周刚结了这个月的工钱,揣着热乎乎的两百块准备去喝两杯。路过发廊时,洗头小妹靠在门框上,瘦瘦小小的,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连衣裙。“老板,洗头吗?”她的声音轻轻的,带着点湖南口音。老周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。

热水冲在头上时,老周才反应过来自己干了啥。这地方理个发才十五,洗头怕是更便宜。“你们这儿……怎么算钱?”他有点不自在。阿梅的手指在他发间轻轻揉搓:“洗头二十,老板。”顿了顿,她又小声补了句,“要是想聊天,再加叁十。”

五十块钱的真心话

老周愣住了。他在工地搬水泥,一天能挣叁百,可这五十块的“聊天费”却让他心里咯噔一下。“就聊天?”他确认道。阿梅笑了,嘴角有两个浅浅的梨涡:“嗯,随便聊,聊啥都行。”

那晚他们真的只是聊天。老周说他老家河南的麦子该收了,说工头扣了他半天工钱;阿梅说她想念镇上的米粉,说隔壁理发店总是放一样的歌。五十块钱,聊到发廊打烊。临走时老周掏出一百块:“不用找了。”阿梅却执意找给他叁十:“说好五十的。”

后来这就成了惯例。每隔个把星期,老周都会去洗个头,然后付那五十块的“聊天费”。他们聊的内容越来越杂,从城中村哪个快餐店肉给得多,到小时候在田里抓泥鳅。有次老周感冒,阿梅偷偷在他兜里塞了几包板蓝根。

工友知道了都笑他傻:“五十块干啥不好,找巷子口的妹子都能摸两把了。”老周只是嘿嘿笑,不说话。他觉得这五十块比什么都值,那是他在深圳这座钢铁森林里,唯一能喘口气的地方。

两百块的约定

转折发生在那个雨夜。老周去的时候,发廊里乱糟糟的,阿梅眼睛红肿着。原来她老家弟弟要结婚,急需两万块彩礼。“老板说……要是凑不齐,就得接别的活。”她声音发抖。

老周二话不说,跑去础罢惭取了全部积蓄——八千块,又向工友借了一万二,凑齐了两万块。阿梅捧着那沓钱,哭了:“这钱我一定还你。”老周摆摆手:“不急,你先顾家里。”

叁个月后的傍晚,阿梅约老周在巷子口见面。她递过来一个信封,里面是两百块钱。“先还这些,”她不好意思地笑,“我找了份餐馆的工作,虽然累点,但挣的是干净钱。”

老周捏着那两张红票子,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。这两百块钱的爱情,不是买卖,是两份小心翼翼却又无比认真的心意。城中村的霓虹依然暧昧不清,可在这条巷子里,有些东西比钱干净,比爱情厚重。

后来阿梅还是每隔段时间就还他两百块,老周每次都收下,然后带她去吃碗加肉的粉。他们很少说将来,但那条巷子似乎没那么窄了,头顶的电线把天空分割成无数小块,每一块都透着一丝光亮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