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阳二维码约茶飞虫,附近扫码品茶联系微信
最近在汾阳老城区闲逛,总能在电线杆和便利店玻璃门上看到些小贴纸,白底黑字印着"扫码约茶"的字样,下面配个方块状的二维码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看见时我还以为是新开的奶茶店促销,直到有次在面馆听见两个年轻人聊天才知道,这原来是种特别的社交方式。
我家楼下便利店王姐有次边整理货架边和我唠这个:"现在年轻人都不直接留电话啦,都是互相扫个码。上周还有个姑娘来我这儿借笔,专门把微信号改成'春茗茶社'呢。"她说着指了指窗外,"就对面那棵梧桐树底下,前天凌晨两点还有个小伙子站在那儿扫码,手机屏幕的光把他脸照得发青,跟寻宝似的。"
茶香里的新相逢
说实话,这种约茶方式刚开始让我这七十多岁的人挺纳闷。我们那会儿约人喝茶,得蹬着自行车穿过半个城,在对方单位门口等着。现在倒好,连面都没见着就能先约上。不过转念想想,现在人生活节奏快,这种不见面的初步接触,反而让双方都轻松些。
我孙子有回给我解释:"爷爷您别老土了,这就像以前您在公园凉亭里约人下棋,现在不过换了个地方。先扫码聊聊,合得来再见面喝茶,省得尴尬。"他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,"您瞧这个'清雅茶阁'的页面,还能选普洱、龙井不同爱好呢。"
老街茶馆的李老板倒是看得开,边擦紫砂壶边跟我说:"管他什么方式,最后不都得到我这茶馆来?上周那对年轻人,就是扫码认识的,现在每周叁固定来我这喝金骏眉。"他神秘地压低声音,"其实啊,这二维码就跟以前媒人递条子一个道理,都是牵线搭桥。"
不过这种新鲜事也闹过笑话。对面楼的张阿姨上周气呼呼地来找我,说她女儿扫了个"古树茶坊"的码,结果对方是个卖茶叶的微商,现在家里堆了五斤普洱。吓得她这两天见着二维码就躲着走。
说来也有意思,自从这扫码约茶流行起来,咱们汾阳城的茶馆生意反倒好了不少。青年路上的"闲云茶舍"甚至专门设置了扫码区,竹制屏风隔出几个小空间,每个桌上都摆着不同的茶具。老板说这样扫码过来的客人可以根据茶具选择聊天对象,倒是挺有新意。
昨晚散步时,我看见社区活动中心外面新贴了张绿底二维码,下面写着"周末茶会"。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互相教着怎么用手机扫描,有个老哥边操作边念叨:"得离远点,我老花眼..."那场景忽然让我觉得,时代变了,但人与人之间那份想结识新朋友的 warmth 始终没变。
或许明天我也该去试试,找个"夕阳红茶座"的二维码扫扫,说不定能遇见当年一起在汾酒厂工作的老伙计呢。毕竟在这座小城里,每杯茶都可能泡出一个新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