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镇私人外卖工作室,丰镇专送私房外卖工坊
这两天路过老城区,发现巷子口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小店。说是小店吧,连张像样的门面都没有,就窗户上贴着张手写菜单,但总看见骑手端着打包盒进进出出的。后来跟常点外卖的邻居聊起来才知道,原来这是家藏在居民楼里的私房菜,专门做外卖的。
说起来啊,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外卖,包装精美送餐快,但吃多了总觉得缺了点锅气。这家丰镇私人外卖工作室倒好,连正经店面都不设,全副心思都放在菜品上了。我特意翻了翻他们家的点单群,菜单会根据时令调整,今天买到的红烧肉,说不定下周就换成梅菜扣肉了。
灶台上的细功夫
有次碰见他们家主厨在楼下歇口气,就聊了两句。老师傅说现在很多外卖用的都是料理包,加热叁分钟就出餐。但他们坚持每份小炒都要现颠锅,光是炒饭就能分出扬州炒饭、酱油炒饭好几种。有老顾客说,光是那份装在保温盒里还带着镬气的干炒牛河,就值得专门下单。
其实刚开始我也纳闷,这么个小作坊怎么跟大品牌竞争?后来发现他们特别会抓街坊的胃。早上去菜场挑最新鲜的肋排,下午就能变成招牌糖醋排骨;听说王阿姨血糖高,还特意研发了少糖版的鱼香肉丝。这种随时根据反馈调整菜品的灵活劲儿,倒是大饭店学不来的。
现在他们家已经养出了批忠实食客。上周叁晚上我想订份他们招牌的砂锅鱼头,结果老板在群里直道歉:“今天准备的六十分全卖完了,明天多炖些”。你看,这私人定制的味道,反倒成了稀缺资源。
有时候晚上加班回来,看见丰镇专送私房外卖工坊的保温箱还在电动车上来来回回,突然觉得这种小而美的模式挺有意思。不用付高昂的店面租金,不用雇太多服务员,就把所有成本都花在食材和手艺上,反倒做出了让人惦记的味道。
前两天看见他们在开发新菜品,说是要试做我们本地的时令野菜。老板在群里发语音:“春天就该吃点儿接地气的,明天先试做二十份香椿鸡蛋试试水”。这种带着烟火气的经营方式,倒让外卖变成了有温度的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