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大学城约找学生,附近学子邀约相聚
这几天走在惠州大学城的林荫道上,总能看见叁五成群的学生坐在草坪上聊天。戴着鸭舌帽的男生正比划着篮球动作,几个女生围着笔记本电脑讨论得热火朝天。这种鲜活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想起学生时代的单纯美好——那些说走就走的聚餐,临时起意的自习局,还有在奶茶店一坐就是整个下午的闲适时光。
说起来,在惠州大学城约找学生这件事,早就不再是简单的一起上课下课了。前两天路过生活区,正好听见两个女生在商量周末活动。扎马尾的姑娘翻着手机说:“社团群里在组织去西湖写生,说是可以约找几个美术系的同学指导技法。”她的同伴立刻眼睛发亮:“这个主意棒!我正愁没人教素描呢。”
校园社交的新变化
现在学生们的社交方式确实和以前不太一样了。记得去年这时候,想找学习伙伴还得在布告栏贴纸条,现在呢?随便在校园论坛发个帖,标题写上“惠州大学城约找学生一起备考六级”,不到半小时就能凑齐一整套学习小组。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——上周我在图书馆就遇见个物理系的同学,本来只是想找个安静角落看书,结果碰巧听到邻桌在讨论实验数据,两个人聊着聊着,竟然发现都在为同一个竞赛发愁。
这种不期而遇的结识特别有意思。没有刻意安排,就是很自然地因为共同目标聊到一块儿。后来我们约好每周叁下午一起查资料,他还带来了同实验室的学妹。现在我们的学习小组已经扩大到五个人了,经常在二饭堂边喝奶茶边交流进度。
要说在大学城生活最让人怀念的,莫过于这种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伙伴的便利。昨天下午四点左右,操场边的篮球架下已经聚了不少人。有个穿着球衣的男生正挨个询问:“同学,缺个人组队打比赛,要加入吗?”很快就凑齐了十个人。场边休息时,他们约好下周末再战,还商量着要不要组织个院系间的友谊赛。
其实不管是学习还是娱乐,在惠州大学城附近学子邀约相聚都特别方便。上周日我在教学楼遇到文学院的学生在排练话剧,他们刚好缺个帮忙翻谱的人,看我路过就热情地招手。虽然我只是临时帮忙,但结束后他们依然邀请我一起去后门小吃街。坐在热闹的大排档里,听着他们讨论台词修改方案,那种投入的状态特别动人。
有时候会觉得,这座大学城最珍贵的不是多好的设施,而是这种随时可以开启的相遇。可能就在你去食堂的路上,或者在水房打水的片刻,总能遇见有趣的人和新鲜的事。记得有次下雨没带伞,正好遇见几个举着伞去实验室的同学,不仅顺路送我回宿舍,还聊起了他们正在做的环保项目。后来我还真去听了他们的项目分享会,现在偶尔还会在微信上交流些想法。
现在天气转暖,校园里的活动越发丰富多彩。昨天看到公告栏贴满了各类邀请:羽毛球协会招募新手教学,读书会征求共读伙伴,还有团队在找暑期社会实践的队员。这些五彩斑斓的海报背后,藏着无数等待发生的青春故事。说不定哪天,我们都会成为别人故事里偶然邂逅却又印象深刻的那个角色。
黄昏时分路过教学楼,暖黄色的灯光次第亮起。教室里学生们围坐成圈,也许在讨论课题,也许在策划活动。这种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同行者的校园生活,或许就是大学时光最珍贵的馈赠。看着他们专注的侧脸,突然觉得这座大学城就像个巨大的调色盘,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,然后与其他色彩相遇,调和出更美丽的画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