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东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老街窄巷寻味简餐
巷口那缕烟火气
拐进海东这片老城区,时间仿佛突然慢了下来。青灰色的墙皮有些斑驳,晾衣绳在头顶交错,偶尔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。就在这条不起眼的小巷里,藏着一家没有招牌的小店,熟客都管它叫“辩辩快餐”。
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正麻利地翻炒着锅里的菜。铁锅与铲子碰撞的声音,伴着滋啦作响的油花,成了巷子里最动听的节奏。“来啦?”她抬头看了眼熟客,手里的活计一点没停,“今天有刚送来的豆角,嫩得很。”
这家店开了多少年,街坊们都记不清了。只记得无论晴雨,中午十一点半准时飘出饭菜香。没有菜单,菜就写在门口的小黑板上,每天换着花样。糖醋排骨、西红柿炒蛋、清炒时蔬...都是些家常味道,价格也实在。
我常想,为什么大家总爱往这儿跑。后来明白了,在这儿吃饭,像极了小时候在邻居家蹭饭的感觉。桌椅摆得有些挤,陌生人拼桌是常事。有时隔壁桌的大爷会热情推荐:“尝尝他们家的红烧肉,烧得软烂,我吃了叁年了。”
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,有个外卖小哥冒着大雨送餐,浑身湿透了。老板娘二话不说,盛了碗热汤递过去:“先喝了暖暖,不着急这一单。”那天巷子里的积水没过脚踝,店里的灯光却格外暖和。
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快餐,手机点餐方便是方便,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或许少的,就是这种推门就能闻到的饭菜香,是老板记得你爱吃辣还是爱吃咸的那份心意。
这条老街窄巷寻味简餐的经历,让我想起小时候放学,总是循着香味就知道妈妈今天做了什么菜。现在虽然住在高楼里,厨房设备齐全,却难得闻到那样真切的烟火气了。
前两天路过,看见巷口贴了拆迁通知。老板娘倒是很豁达:“要是真拆了,就在旁边租个小店面。这些老邻居啊,吃了这么多年,突然换地方怕他们不习惯。”她说这话时,手里的葱花撒得均匀,就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。
坐在巷子口的小凳上,捧着热乎乎的饭碗,忽然觉得,这海东小巷子玩辩辩快餐的日子,或许就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温度。那些在玻璃幕墙里消失的邻里温情,都在这一饭一菜中悄悄留存着。
夕阳西下,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。老板娘开始收拾灶台,准备明天的食材。这条巷子明天还会飘出同样的饭菜香,就像过去的每一个平常日子。而那些对于家的味道,就这样在寻常烟火中,一遍遍被唤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