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竹同城喝茶上课,绵竹品茶学习交流
这几天朋友圈里总刷到"绵竹同城喝茶上课"的召集令,乍一看还纳闷,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上起课来了?抱着凑热闹的心思,上周六我跟着导航找到了老城区那家青砖小院。
推开木门,茶香混着桂花味扑面而来。穿棉麻裙子的茶艺师正在示范温杯,十几个人围坐着,有戴老花镜的阿姨,也有玩茶宠的小朋友。穿驼色马甲的王老师见我站着,顺手递来素瓷杯:"先尝尝今年的头采毛峰,咱们这儿不搞严肃教学,就像朋友串门似的。"
茶香里的烟火气
玻璃壶里的叶片缓缓舒展,邻座大姐跟我唠起家常:"退休后总闷在家里,孩子给报了这茶课,现在不光会品观音,还认识了教插花的李奶奶、"那位带茶点的烘焙老师小冯..."她掰着手指头数新认识的朋友,眼角笑出细细的纹路。
穿汉服的小姑娘举着茶则问:"为什么我的凤凰单丛闻起来有杏仁香?"王老师没直接回答,反而让大家传递着闻干茶。此起彼伏的"真的耶""我闻着像炒瓜子"让满屋响起笑声。这种绵竹品茶学习交流,莫名让人想起童年大院里的晚饭时光。
第叁泡茶汤正金黄时,话题已经从茶叶产区聊到怎么挑紫砂壶。开茶叶店的陈哥掏出手机展示他淘到的清末小壶,对面大学生立刻凑过去讨价还价。窗边两位阿姨交换着腌脆李的配方,手里还比划着冲茶的凤凰叁点头。
茶杯里的新天地
第二轮喝的是茯砖,戴眼镜的会计小张突然"啊呀"一声:"这茶和我爸那块老茶饼味道好像!"王老师趁势聊起黑茶转化的奥秘。不知谁起了话头,现在连如何用茶渣养绿萝、哪些茶配绿豆糕最相宜都成了热门话题。
穿格子衫的滨罢男挠头:"我本来就想学个待客礼仪,结果现在周末都盼着来这儿。"他上周带来的柚子茶,据说是跟茶友学的客家配方。那边几位正在商量下期带自家做的茶食来比拼,核桃酥、山药糕的名字在茶气里飘来飘去。
茶筅搅动抹茶泛起碧波时,夕阳正斜斜照进轩窗。有人约着下周去茶城淘盖碗,有人交换着嫁接茶花的经验。我捏着记满笔记的茶单推门离开时,听见身后在讨论清明前后采茶的活动安排。
走出小巷回头望,青瓦上炊烟袅袅。忽然觉得,绵竹同城喝茶上课早就不止是学技艺的地方——当紫砂壶第叁次续水,当陌生人的茶杯轻轻相碰,有些温暖的联结,就这样在茶香里悄悄生了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