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山泄火的小巷子,峨眉山清凉僻静的小巷
这条峨眉山泄火的小巷子,我还是从当地一位泡茶馆的老人口中听说的。那天太阳正毒,我沿着报国寺附近青石板路漫无目的地走,汗珠顺着额角往下淌,心里燥得像揣了团火。
转过个月洞门,忽然就撞见了这条巷子。说也奇怪,刚才还嗡嗡作响的蝉鸣,一进巷口就安静了大半。两旁的灰砖老墙不知历经多少年风雨,斑驳处爬满青苔,偶尔还能看见几株狗尾巴草从墙头探出来。
巷子窄得很,并排走两个人都嫌挤。阳光从屋檐的夹角漏下来,在石板上切出明暗交错的光带。穿堂风凉丝丝地掠过脖颈,那股子燥热竟不知不觉散去了。这大概就是老人说的"泄火"吧——不是靠什么灵丹妙药,而是这幽深巷道天生的清凉。
巷子里的烟火人生
越往深处走,越能闻到若有若无的檀香味。原来巷子尽头藏着间旧书店,老板正靠在竹椅里打盹,手边紫砂壶还冒着热气。隔壁院门虚掩着,能瞥见院里那棵老槐树,树荫底下摆着石桌石凳。有个穿汗衫的大爷在那儿不紧不慢地沏茶,茶汤倒在白瓷杯里,琥珀色的涟漪一圈圈荡开。
我在石阶上坐下,看着墙头摇曳的竹影。这种清凉僻静的感觉,和山道上摩肩接踵的游客区简直是两个世界。忽然想起徐霞客游记里的句子,说峨眉"山行十里,气候顿异",看来不单指海拔变化,更是这种藏在市井间的静谧所在。
书店老板不知什么时候醒了,递过来一把蒲扇:"这巷子啊,冬暖夏凉。叁伏天在这儿坐会儿,比吹空调舒坦。"我摇着蒲扇,确实,那风带着竹叶的沙沙声,把最后一点烦闷都扇走了。
夕阳西斜时,我才慢悠悠往外走。回头望去,巷口灯笼已经亮起暖黄的光。这条峨眉山泄火的小巷子,就像山间不经意露出的一角秘境,把喧嚣挡在外头,把清凉留在里头。明天要是还觉得燥,我一定再来坐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