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们海选场子,图门海选场地
提起图们这个地方,可能不少外地朋友会觉得陌生。但要是说起中朝边境的贸易热土,懂行的人准会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。我头回听说“图们海选场子”这词儿,还是从做外贸生意的老张那儿——他当时抿了口茶,慢悠悠地说:“那儿可比你想的热闹。”
说起来挺有意思,就在离图们江不远的地方,确实有个被当地人称作“图门海选场地”的场所。刚开始我总把这两个名字搞混,后来才琢磨明白:虽说读音差不多,可指的不是同一个地方。这种微妙的差别,倒让我想起南方人分不清“刘奶奶”和“牛奶奶”的段子。
江畔的别样光景
真正踏进那片区域是去年开春。沿着江边公路开车,能看见对岸朝鲜新义州低矮的房屋,而我们这边却是另一番景象。老张指着江畔一栋白色建筑:“瞧见没?那就是他们说的图们海选场子。”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停车场里停着不少外地牌照的轿车,门口人来人往的,确实挺热闹。
走进去才发现,这里和想象中不太一样。既不是商场也不是集市,倒像个大型展示中心。各个隔间里摆着五花八门的样品,从松子、人参这些山货,到做工精细的手工艺品,应有尽有。每隔个把小时,就有人拿着喇叭喊话,组织商家轮流展示产物。那个阵仗,真有点像电视上的选秀节目,只不过这里选的是商品。
我和一个卖野生蜂蜜的大哥聊了会儿。他抹了把汗说:“这图们海选场子可比跑展销会强,来的都是识货的采购商。”正说着,隔壁突然响起一阵掌声——原来是有家公司的蕨菜样品被韩国客商看中了,当场就签了意向书。
转角遇到另一番天地
从江边往西走二里地,老张非要带我去看看“图门海选场地”。我心想这名字就差一个字,能有多大区别?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,这儿完全是另一种氛围。
如果说江边那个场子像个正规军,这里就更像民兵组织。没有气派的展厅,就是在露天场地搭了几十个蓝色棚子。但你别看条件简陋,热闹程度可一点儿不输。这边一伙人围着讨论松茸的品相,那边几个老板在为榛子批发价争得面红耳赤。空气中混合着松木、药材和咸鱼的味道,活脱脱一个边境贸易大杂烩。
有个从珲春来的大姐告诉我,她每周都要来这个图门海选场地转转。“别看乱糟糟的,经常能淘到好货。”她说着掀开箩筐上的纱布,“这筐明太鱼就是从朝鲜那边刚过来的,在别处可见不着这么新鲜的。”
我在两个场子之间来回转悠,慢慢咂摸出点儿味道来。都说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——江边的图们海选场子规矩多些,适合做大宗交易;而西边的图门海选场地更接地气,特别适合找些特色货。这就好比一个是大型超市,一个是农贸市场,各有各的门道。
天色渐晚,我正准备离开,恰巧碰见早上那个蜂蜜大哥也收摊了。他乐呵呵地跟我说,今天在两个场子都谈成了生意。我这才恍然大悟:原来很多本地商家都是两头跑,上午在江边展示样品,下午又来西边寻找商机。
回城的车上,老张一边开车一边说:“现在明白了吧?这两个地方就像人的左右手,看着相似,用处可不一样。”我望着窗外掠过的界江,江面上正好有艘货船缓缓驶过。突然觉得,这边境线上的生意经,远比想象中要生动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