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山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巷品茗时光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3:05:20 来源:原创内容

午后的阳光斜斜洒在石板路上,我拐进昆山女子学院后街时,正好听见下课铃声。叁叁两两的女学生说笑着从身边经过,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。

这条不到两百米的小巷藏着七八家茶馆,玻璃门上挂着风铃。最里头那家叫"闲庭"的老店,老板娘认得我,不用开口就端来了今年的碧螺春。青瓷杯里茶叶缓缓舒展,像极了这条街的节奏——不紧不慢,自有章法。

茶杯里的青春光景

隔壁桌几个女生在讨论话剧社的排练,桌上摊着剧本和茶点。穿蓝裙子的姑娘说到激动处,差点碰倒茶壶。我忽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来这里,也是这般年纪,坐在同样的位置背英语六级单词。那时总着急把茶一口喝完,现在反倒学会看着茶叶沉浮发呆。

老板娘过来续水,指着窗外:"瞧见没?那棵玉兰树比前年又高了一截。"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,树影婆娑间,几个女生正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看书。这样的校园后巷品茗时光,仿佛能把青春拉得很长。

常来的熟客都知道,这里的茶单随季节变换。春天有明前龙井,夏天备着冷泡白茶,入秋后炭火煮的老铁观音最是暖胃。但更多人来这儿,图的不是茶有多名贵,而是这份闹中取静的惬意。

巷子外的车马声

巷口就是商业街,隐约能听到车流声。但奇怪的是,只要在茶馆的竹帘后坐下,那些喧嚣就像隔了层毛玻璃。穿汉服的服务生提着铜壶穿行,在木桌间留下细碎脚步声。

偶尔会有毕业多年的学姐回来,坐在老位置点同样的茶。上周遇见位叁十出头的女士,她说每次回昆山都要来这儿坐坐。"读书时总觉得这条街太小,"她转动着茶杯,"现在从上海回来,反而贪恋这份窄窄的安宁。"

收旧书的老陈每天四点准时出现,他的叁轮车铃铛响彻整条巷子。学生们把看过的杂志摞在店门口的藤筐里,等他来收。这个不成文的规矩,从我在校时延续到现在。

暮色渐浓时,茶馆亮起暖黄的纸灯笼。有个女生独自坐在角落写生,画本上是巷口的玉兰树。她笔下的树影斑驳,竟比实景还多了几分韵味。我问能不能拍张画,她腼腆地点头,继续蘸着颜料涂抹。

走出巷子前回头望去,灯笼在晚风里轻轻摇晃。这条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昆山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小巷,明天又会迎来新的故事。而茶杯里氤氲的热气,终将化作岁月里最温柔的注脚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