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掖品茶自带工作室,张掖品茶自备茶室体验
那天下午,朋友神神秘秘地发来定位,说发现了个喝茶的好去处——张掖品茶自带工作室。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会儿神,这名字听着就挺新鲜。
顺着导航拐进一条梧桐树掩映的老街,青砖墙面上钉着块原木牌匾,上面正是那行字。推开虚掩的木门,穿棉麻衫的店主正蹲在檐下生小炭炉,铜壶嘴里飘出几缕白烟。他抬头笑了笑:“随便坐,水快开了。”
茶是自己的,时光也是
说是工作室,其实更像谁家的老院子。墙角水缸养着睡莲,竹架上堆着茶饼罐子。最妙的是每个角落都摆着不同的茶桌——榆木根雕的、青石板砌的,甚至还有用老门板改的。朋友从包里掏出个陶罐:“今年新焙的凤凰单丛,正好让你尝尝。”
这种张掖品茶自备茶室体验确实不同。不用对着菜单纠结,不必担心茶叶品质。就像去朋友家做客,只不过这个“家”专门为你准备了好水、好器皿和恰到好处的安静。店主拎着铜壶过来注水时轻声说:“我这儿啊,就管把水烧到最合适的温度。”
记得那天我们喝到第叁泡,斜阳正好把葡萄架的影子投在茶席上。邻桌几个年轻人自带盖碗来泡龙井,满院子都是豆花香。这种自在,大概是普通茶馆给不了的。
当喝茶回到最初的样子
后来常去那家张掖品茶自带工作室,慢慢明白了其中的妙处。现在太多茶馆把喝茶弄得太复杂,要么是繁琐的茶艺表演,要么是过度包装的商务套餐。而在这里,一切都回归到茶本身。
见过带整套紫砂来泡熟普的老茶客,也遇到过用玻璃杯闷白茶的新手。最有趣的是某个雨天,有个姑娘居然带了保温杯来——她说就喜欢听着雨声,慢慢喝自己习惯的味道。店主照样乐呵呵地给她续热水,还送了碟杏脯配茶。
这种包容让人想起早年的茶摊。那时人们带着自己的茶叶,花钱买壶热水,就能闲坐半天。现在的张掖品茶自备茶室体验,倒像是把这种老传统用新的方式延续下来了。
有一回我问店主,为什么不准备些茶叶给客人。他正在擦试茶海,头也没抬:“别人带的茶,往往藏着故事呢。”这话让我怔了怔。确实,每次看朋友从茶荷里倒出茶叶,总会讲这茶的来历——某次旅行的纪念,老家寄来的新茶,甚至是不小心买多的“学费茶”。
如今这样的空间在张掖渐渐多了起来。有的藏在书画院二楼,有的开在仿古街里。但核心都没变:给你一个安心处,让你喝自己的茶,做自己的梦。或许我们喜欢的,就是这份恰到好处的距离感——店主不过问你的茶叶,你也别打扰他的清净。
暮春时节又去了一次。紫藤花落满石阶,店主在教新手怎么选公道杯。我照例从包里取出随身带的武夷水仙,他自然地递来我最常用的那只天目盏。开水冲下去的瞬间,花香随着蒸汽升腾,忽然觉得,这样固定的仪式感,反倒让寻常日子变得值得期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