渭南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渭南周边200元的爱情还有吗
路过渭南老城墙根的时候,听见两个蹲在路边等活儿的民工闲聊。穿灰夹克的大哥弹了弹烟灰:"现在这世道,请姑娘看场电影都得百十块,咱这一天挣二百的,还敢想啥爱情不爱情的。"旁边戴安全帽的年轻人低头刷着手机,屏幕里正划过附近的人动态,那些精致的自拍头像下写着"期待真心人",可打招呼的消息发出去,就像石子沉进了渭河。
这话让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在站北路租房的时光。那时候城中村的出租屋月租一百二,巷口叁轮车卖的扯面叁块钱一碗。隔壁理发店的小娟跟送货司机好上了,男孩每周五晚上都拎着烤红薯在巷子等。有回听见小娟妈在电话里抱怨:"那小子一个月才挣几个钱?"小娟脆生生地答:"他愿意把两百块全花我身上呀!"
价格标签背后的温度
现在打开手机,同城相亲直播间里,红娘正喊着"诚意男嘉宾月入不过万勿扰"。婚恋网站把会员分叁等,最基础档的连看照片的资格都没有。好像所有的相遇都明码标价,连公园相亲角的大妈们,手里举的征婚简历都标注着年薪和房产面积。可那些藏在城中村握手楼里的感情呢?那些在纺织厂流水线上并肩作业的年轻人,下班后分食一碗凉皮的温暖呢?
前阵子听说个真事。渭南开发区有对卖早点的夫妻,丈夫每天凌晨叁点起来磨豆浆,妻子总是悄悄在他保温杯里泡好枸杞。有次妻子生病住院,丈夫在病房里用电磁炉给她煮疙瘩汤,护士来说不合规定,他急得眼眶发红:"她就爱吃这口,比医院的饭省钱..."病房里其他人都别过脸去。那碗面疙瘩的成本,满打满算不到十块钱。
城南物流园的王师傅给我算过账,他现在跑城际货运,除去油钱能落个二百出头。上个月媳妇生日,他花一百八买了件羽绒服,剩下二十块在批发市场称了斤草莓。"她边吃边骂我乱花钱,可第二天就穿着新衣服在小区转了叁圈。"王师傅转动方向盘的手裂着口子,眼睛却亮晶晶的。
或许我们都误会了爱情的模样。它不该是商场橱窗里标着价格的奢侈品,倒像老城区巷子深处那家不开灯的小铺子,老板从玻璃罐里掏出冰糖葫芦,糖壳在夕阳下亮得像琥珀。你说不清它究竟值多少钱,但咬下去那声脆响,能甜透整个黄昏。
傍晚的渭南街头,卖糖炒栗子的大爷正准备收摊。有个穿工装的年轻人跑过来,要了最后半袋栗子。大爷顺手多抓了把:"剩下这些不成份了,拿回去给你对象尝尝。"年轻人愣了下,掏手机的动作停在空中。他其实没有对象,只是今天发工资,想对自己好点。但揣着热乎乎的栗子往回走时,他忽然觉得,或许明天该主动和车间那个总帮他留饭的女孩说句话。
夜色渐浓,广场上跳舞的人群散成星星点点的光。我忽然想起灰夹克大哥那句感慨。可能问题不该是"还有没有两百块的爱情",而是我们还愿不愿意相信,在扫码支付的时代里,依然有人会把捂热的硬币轻轻放在你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