汨罗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,附近微信好友百元两小时
这两天刷手机,总看到一个挺扎眼的说法——"汨罗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"。说实话,第一次瞥见这行字,我正端着碗吃饭,差点把米粒呛进气管。这标题也太直白了点,像冷不丁被人塞了张皱巴巴的小广告。
我猜你此刻的表情大概和我当时差不多:眉毛挑得老高,心里嘀咕这到底唱的哪一出。是我想的那种意思吗?可转念一想,要是真干那档子事,谁还敢明目张胆标价啊?怕不是分分钟要被请去喝茶。再说了,这价格定得也忒随意,逛菜市场买菜还得挑挑拣拣讲个价呢。
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
后来在早点摊听见两个阿姨闲聊,才琢磨出点门道。穿花衬衫的那个抱怨儿子整天抱着手机:"说是加了什么附近微信好友百元两小时,让人家教打游戏,你说这钱花得冤不冤?" 她这么一说,我倒是恍然大悟。原来这年头,"陪玩"已经成了正经行当。
想想也是,现在年轻人压力大,宅家里的越来越多。线下社交费时费力,线上找玩伴反而成了新风尚。有人陪你连麦打王者,有人带你吃鸡上分,甚至还有专门陪聊天的——只要动动手指,附近微信好友百元两小时的服务随时能约到。这价格说贵不贵,说便宜也不便宜,刚好卡在让人犹豫要不要尝试的临界点上。
不过这种交易终究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。你说它是正当职业吧,确实有人靠这个正经赚钱;你说它完全清白吧,又总担心会踩过界。就像走在结了薄冰的湖面上,听着脚下嘎吱作响,既紧张又忍不住想往前探探。
我有个表侄女在大学城做这个,她倒是挺坦然:"就当是打工呗,陪练游戏、代写作业、临时冒充男女朋友应付家长,明码标价。" 她说最常接的单子是假装成客户的女朋友,跟客户父母视频问好。"汨罗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"这种单子她接过几次,其实就是帮外地游客当临时导游。
但水浑的地方在于,确实有人打着"附近微信好友百元两小时"的幌子搞灰色交易。这种通常聊不了几句就开始暗示加钱,服务内容也变得含糊其辞。有个跑外卖的小哥告诉我,他经常接到那种要求把东西放在宾馆前台的订单,下单人始终不肯露面。
其实琢磨一下就能明白,正经做陪玩的人反而会把服务内容说得清清楚楚。游戏陪练会标明星耀段位,导游会注明熟悉本地路线,家教直接列出擅长科目。只有那些遮遮掩掩的,才需要靠暧昧的标题来吸引眼球。
现在再看到"汨罗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"这种消息,我已经不会立刻往歪处想了。这可能是个需要陪伴的时代病——太多人守着满屏的联系人,却找不到能说句话的。就像夜市里那个卖手工糖的大爷说的:"现在的人啊,隔着屏幕什么话都敢说,真见了面反倒不会聊天了。"
下次要是真有人找你谈"附近微信好友百元两小时"的生意,不妨多问几句具体内容。可能是陪老人家下棋的兼职,也可能是教小朋友画画的美术生。当然,如果对方支支吾吾说不清要做什么,那还是赶紧划走为妙。这年头,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