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城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,附近联系300元快捷交友
最近在麻城,总能听到有人在聊“微信附近人”的事儿。我有个朋友老王,上礼拜喝着茶跟我念叨,说他下班无聊打开微信,发现个挺有意思的情况。
那天晚上快十点了,老王在公司加班改方案,揉眼睛的功夫顺手点开了那个绿色图标。他苦笑着跟我说:“你是不知道啊,刚划拉两下,就蹦出来好几个打招呼的,开口就是‘300元一次’,把我给整懵了。”老王这人平时挺老实的,头回遇到这场面,手指头悬在屏幕上半天不知道往哪点。
这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?
我后来琢磨着,这“300元一次”听着像个市场价似的。你说奇怪不?麻城这地方不大,可这种暗地里的小规矩倒是传得挺快。楼下小卖部老板有回边给我找零钱边嘀咕,说他侄子在开发区打工,宿舍里几个小伙子都遇到过这种消息。“现在这些人都精着呢,”老板把纸币捋得平平整整,“知道要多了没人理,要少了自己亏,叁百块正好卡在不少人能接受的线上。”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“附近联系300元快捷交友”的路子,真能交到朋友吗?我表弟年前刚从外地回来,有次饭桌上多喝了两杯,含含糊糊说过他的经历。他那会儿刚失恋,心里空落落的,确实动过这念头。“哥你是不知道,那头像照片都挺好看的,说话也客气,可我心里老是打鼓——这能是真的吗?”他最后没去,说是怕遇上仙人跳,毕竟麻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,万一传开了多丢人。
其实在咱们这小地方,要认识新朋友本来挺简单的。城东新开的篮球场每到周末都爆满,文化宫那个朗读角也总聚着些年轻人。可偏偏有人就图省事,想着花叁百块立马能约到人见面。西街理发店的阿芳姐一边给我剪头发一边笑:“现在的人啊,宁愿对着手机划拉半天,也不愿意下楼买斤水果跟邻居唠唠嗑。”
前两天路过人民广场,看见好些大爷大妈在跳舞,音乐响得整条街都听得见。他们那个开心劲儿,比手机里那些虚头巴脑的强多了。倒是旁边长椅上坐着几个年轻人,清一色低着头刷手机,手指飞快地滑着屏幕。也不知是不是又在看那些“麻城微信附近人300元一次”的弹窗。
这种事儿说白了,就像小时候玩的那种泡泡,看着五光十色的,一戳就破。真要找对象处朋友,还是得实实在在的。菜市场刘婶家闺女去年在社区组织的相亲会上认识的对象,今年国庆都要办酒席了。人家那才是正经过日子的样子,比那什么“附近联系300元快捷交友”靠谱多了。
现在的人是不是都太着急了?连交朋友都想走捷径。我家楼下那棵老槐树底下,天天都有老头下象棋,为一步棋能吵半天。可你要让他们用手机约棋友,他们准摆摆手说:“那哪成啊,得看得见表情听得见声儿才算下棋嘛!”
说到底,微信就是个工具,怎么用还得看自己。但要是把交朋友这事儿变得跟点外卖似的,选好价位下单等着送货上门,那味道可就全变了。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