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河水磨工作室喝茶,水磨工坊茶香漫谈
根河水磨工作室的午后总是带着几分慵懒。推开那扇老木门,像是跨进了另一个时空——石板地透着凉意,墙角的石磨还在慢悠悠转着,水声哗啦啦地伴奏,空气里飘着新茶的清润和旧木的温厚。
店主老杨蹲在茶台前摆弄他的宝贝茶具,见我来了也不起身,只抬起下巴指了指对面:“壶里是刚到的凤凰单丛,自己倒。”这种随意的招呼反倒让人舒坦。我端起那只温润的紫砂杯,茶汤金黄透亮,抿一口,山野的花果香就这么顺着喉滑下去了。
水磨声里的茶韵
工作室中央那架老水磨还在吱呀作响。水流带着木轮转动,磨盘沙沙地碾着麦子,这声音听着听着就入了神。“很多人嫌吵,”老杨拎着铜壶续水,“可我觉得,没了这声音,茶都要少点味道。”他说的或许是玩笑话,但水磨工作室喝茶的妙处,确实藏在这样的细节里——石磨转一圈,茶叶在杯里舒展一分,时间仿佛被拉成了细长的丝。
窗外就是根河,河水带着草叶的气息流过。偶尔有鸟扑棱棱从岸边飞起,翅膀划破午后的宁静。老杨突然笑道:“你听这水声,是不是有点像沸水冲进盖碗的声响?”这么一说,还真有几分相似。果然在根河水磨工作室喝茶,连河水都在配合着茶事的节奏。
隔壁桌来了几位熟客,老杨顺手给他们泡了壶熟普。深红的茶汤在粗陶杯里晃荡,像傍晚的云霞。“这茶啊,”一位大叔眯着眼品了品,“得配着水磨声喝才对味。”大家都笑了。水磨工坊茶香漫谈间,偶尔这样的打趣总能让人会心——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,茶香和这古老的工作室本该就在一处。
老杨说起他收集的这些老物件:民国的小茶罐,边角已经磨得发亮;东北带来的椴木茶盒,盖子还严丝合缝。每件器物都有它的故事,就像每款茶都有它的来历。他泡茶时总是不急不躁,水要烧得刚好,茶叶要放得恰如其分。“快不起来啊,”他晃着公道杯,“水磨转得慢,茶也急不得。”
夕阳斜斜地照进来,给满屋的茶器镶了道金边。水磨声渐渐停了,只剩下根河轻轻的流水声。我又要了泡绿茶,看着茶叶在玻璃杯里起起落落。忽然明白,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特地跑来这个不太方便的地方——在根河水磨工作室喝茶,喝的不仅是茶,更是一段被石磨声拉长的时光,一种在城市里早已消失的从容。
老杨开始收拾茶台,动作依然慢悠悠的。临走时他递来一小包茶叶:“拿着,下次来告诉我喝出什么滋味。”我推门出去,根河的水声渐渐远了,但唇齿间的茶香,还有水磨那温柔的节奏,却跟着我走了很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