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阳火车站300一次,富阳站服务每次叁百元
这几天在富阳火车站附近溜达,总能听见有人念叨“富阳火车站300一次”这句话。说实话,刚开始听得我云里雾里的,这到底说的是啥呢?
后来跟常在这片跑车的老师傅闲聊才弄明白,原来这是个挺常见的说法。不少拉活的司机会这么报价,从富阳火车站到市区几个固定点位,打包价叁百块。这价格听着不便宜,但要是叁四个朋友拼个车,算下来倒也合理。
街坊邻里的日常选择
住在城东的老张每周都得跑两趟火车站接孙子放学。他跟我说:“现在叫车软件五花八门的,有时候老人真玩不转。直接找相熟的司机,说好富阳站服务每次叁百元,省心!”这种固定价格的服务,对他们来说反而更方便。
不过我也发现,不是所有人都认这个价。在站前广场遇到个刚从高铁下来的小姑娘,她撇撇嘴:“太贵了吧?我用打车软件估了下,差不多的路程才两百出头。”这话倒也不假,但碰上早晚高峰或者恶劣天气,网约车动态加价起来,还真说不准哪个更划算。
火车站西边那条小街上有几家开了十几年的小卖部,老板娘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说:“这些年看着来来往往的旅客,选择‘富阳火车站300一次’这种服务的,多半是图个省事。特别是带着大包小包的,或者对这边不太熟的旅客。”
有意思的是,这种服务模式还挺灵活。有个跑这条线五六年的李师傅跟我说,要是乘客想去的地方稍微绕点路,他们一般也不另外加价。毕竟做的是回头客生意,讲究个口碑。“富阳站服务每次叁百元这个标准,说白了就是个参考,具体还能商量。”
前两天碰到位从上海来的商旅客,他倒是挺欣赏这种明码标价的方式:“在上海机场排队等出租车,心里总是没底,不知道最后打表会跳出多少钱。这边一口价,反而踏实。”看来这种服务方式,确实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出行选择这么多,这种传统服务模式能不能长久还真不好说。网约车平台各种优惠券发得勤,年轻一代更习惯手机下单。但那些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家,或者着急赶时间的旅客,还是会选择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。
傍晚时分,我又溜达到火车站出口,看见几位司机师傅正和熟客打招呼。那种熟络劲儿,倒不完全是生意往来,更像是老街坊。或许这就是“富阳火车站300一次”这类服务能一直存在的原因吧——除了价钱,还多了点人情味儿。
夜色渐渐浓了,火车站前的霓虹灯亮起来。我站在路边,看着又一拨旅客走出来,有人径直走向等客的司机,有人低头操作手机。这两种选择,就像这个城市的两个侧面,一个保留着传统的温度,一个追逐着现代的便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