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火车站小巷子,邻近的火车站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6:04:51 来源:原创内容

记忆深处的烟火气

每次走出大连火车站,我都会下意识地朝右手边那片老巷子望一眼。那些紧密挨着的旧楼房,错综复杂的窄胡同,和站前广场的宽敞明亮形成了有趣的对比。你说不清它们具体属于哪条街,大家习惯统称这一带为“大连火车站小巷子”,或者干脆就叫“那几条小胡同”。

我记得有一年冬天,刚下火车,饿得前胸贴后背。拖着行李就钻进了这片邻近的火车站小胡同。巷子不宽,头顶是纵横交错的电线,还有几户人家窗台上摆着的耐冬花,红艳艳的,在灰蒙蒙的冬天里特别扎眼。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煤烟味和食物香气,那种感觉,一下子就让你从旅途的疲惫里醒过来了。

巷口第一家是个卖炸茄盒的小摊,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油锅里滋滋作响。往里走几步,就能看见那家我常去的面馆,玻璃上蒙着一层厚厚的水蒸气。掀开厚重的棉门帘,一股暖烘烘的热浪扑面而来,眼镜片上瞬间全是白雾。店里也就七八张桌子,老板认得我,看见我拎着行李,会多给夹几块他自己腌的萝卜干。他说,出门在外,吃口热乎的最实在。

这片大连火车站小巷子,像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。理发店门口旋转的灯箱旧得褪了色,杂货铺里从螺丝刀到棒棒糖什么都卖。夏天的傍晚,常能看到老邻居们搬个小马扎坐在巷口聊天,摇着蒲扇,说着家长里短。孩子就在脚边追逐打闹,自行车的铃声响得清脆。这种光景,你在现代化的候车大厅里是绝对看不到的。

我在想,为什么我们对这样的地方格外有感情呢?也许是因为,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,这里还保留着一点旧日的、不慌不忙的节奏。它不宏伟,也不时尚,却充满了真实生活打磨过的痕迹。每一块斑驳的墙皮,每一个吆喝声,都带着温度。

这几年,城市变化快,每次去都怕看见那片熟悉的邻近的火车站小胡同被围挡遮住。听说确实有一部分老房子已经拆了,原址上立起了新的高楼。进步当然是好事,但心里难免会咯噔一下,像是要和一个老朋友告别。

上个月路过,特意又拐进去看了看。幸好,巷子还在,那家面馆也还开着,只是招牌新了些。老板头发白了不少,动作倒还是那么利索。他告诉我,周围确实变样喽,能留下来不容易。我吃着那碗味道没变的打卤面,听着隔壁桌的旅客用天南地北的口音聊天,忽然觉得很踏实。

这片迷宫一样的巷弄,它见证了多少人来人往啊。有刚下火车满怀憧憬的年轻人,有离家归来近乡情怯的游子,也有像我当时那样,只是匆匆路过寻一碗饱饭的旅人。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,收纳了无数的故事和表情。

走出巷口,重新回到车站广场,耳边是广播声和车流声。我回头又望了一眼那片沉静的屋檐,心里琢磨,只要这些寻常的烟火气还在,这座城市记忆里最柔软的那个角落,就一直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