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冈山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井冈山深巷150元的情缘
那盏煤油灯还亮着
井冈山的巷子总是弯弯绕绕的,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。我是在一个下雨的午后撞见那家裁缝铺的,铺面窄得只能侧身进去,门楣上挂着的价格牌歪歪斜斜写着「修改衣裳150元」。老板娘正踩着缝纫机,哒哒声像落在瓦片上的雨点。
“贵了是吧?”她没抬头,针线在布料间游走,“但改一件衣裳得搭进去大半天呢。”她身后的墙上挂着张泛黄照片,两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并肩站着,男的领口露出的红布条已经褪成淡粉色。
我坐在门槛上等雨停,听她讲起1972年的冬天。那时她还是扎麻花辫的姑娘,他第一次来改军装裤脚,拘谨地说只要改短一点,省布料。“傻不傻?”她突然笑出声,“当兵的第一个月津贴才六块钱,他攒了两年才凑够150块彩礼。”缝纫机突然安静下来,她望着雨幕,“后来他永远留在了山下。”
现在巷子里的民宿住一晚要叁百多,游客们举着手机拍杜鹃花。但总有人走进她的铺子,或许是闻到糍粑的香味,或许只是想看看为什么这台老缝纫机还在响。有个姑娘每次来井冈山都要找她改旗袍,说这里的针脚特别密实。
雨渐渐小了,她坚持不肯收我的钱。“陪我说说话就好。”她转身从铁盒里取出个红布包,里面装着当年那150元钱,票面已经脆得不敢展开。我忽然明白,这小巷里的爱情从来不需要被定价,它只是固执地停留在某个时空里,像墙上永远指向九点十分的钟。
巷口传来导游的喇叭声,她重新踩响缝纫机。走出去很远,我还能听见那哒哒声,像是在说:慢些走啊,慢些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