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100元小胡同,吉林百元小巷体验
站在吉林市这条不知名的小巷口,我攥着口袋里那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。朋友说,用这张票子就能在这条巷子里尝遍地道小吃,我当时还将信将疑。
巷子不宽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墙皮斑驳处露出红砖的底色。下午四点的光景,各家小吃摊已经支棱起来,蒸笼冒着白茫茫的热气,铁板上的油滋啦作响,那股混着油烟与香料的气味直往鼻子里钻。
百元美食之旅启程
第一个摊主是位围着蓝布围裙的大姐,她的煎粉摊前围了两叁人。“来份煎粉?”她手里的铁铲熟练地翻动着切成块状的粉坨,把它们煎得外皮金黄酥脆,再浇上蒜汁、麻酱和辣椒油。我递过十元钱,接过这碗热气腾腾的小吃。煎粉入口,外脆内糯,酱料的味道层层迭迭在嘴里化开。
继续往前溜达,炭火烤串的香气勾住了脚步。那位戴鸭舌帽的大叔不言不语,专注地翻动着手中的肉串。肥瘦相间的牛肉串在炭火上渗出油滴,激起零星的火花。五串牛肉、五串板筋,总共二十元。趁热咬下去,炭火香瞬间充满了口腔。
走着吃着,手里还剩下大半张钞票。我开始琢磨,这张百元钞的潜力,或许比我想象的还要大。
巷子中段有位老奶奶摆着黏米饼的小摊,她的动作不紧不慢,像在完成什么仪式。糯米浆倒在特制的铁锅里,撒上红豆沙,两面煎至微黄。刚出锅的黏米饼烫得左手换右手,软糯的口感却让人顾不上这许多。六元钱,尝到了这份朴实的美味。
天色渐暗,巷子里的灯火一盏盏亮起。我又买了熏肉大饼、烤冷面,甚至还尝了碗当地特色的豆浆豆腐脑。咸香的豆浆配上嫩滑的豆腐脑,这种搭配在外地确实少见。算算账,花了八十五元,胃里已经装得满满当当。
巷子尽头有家老式副食店,玻璃柜台里摆着各种本地特色。我用剩下的十五元买了半斤吉林特产的松子,打算带回去慢慢嗑。店主是位满头银发的爷爷,他说自己在这条巷子住了六十多年。“这些小吃摊,好多都是老街坊了。”他慢悠悠地说,“东西实在,价钱也实在。”
揣着那包松子往回走,巷子里依然人来人往。我突然明白了朋友推荐这条吉林百元小巷体验的用意——在这里,百元钞票不仅能填饱肚子,还能尝到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滋味。那些藏在寻常巷陌里的小摊,用最朴实的方式,讲述着吉林人自己的故事。
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,手里的松子袋沙沙作响。下次再来,我一定要带上另一张百元钞票,从巷尾开始,把今天没尝过的小吃都试个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