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鸡在陌生城市怎么找姑娘,异地寻友指南
初来乍到这座南方城市已经叁天了。拖着行李箱找到出租房的那天晚上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。楼下便利店的热包子和宝鸡家门口那家味道真像,可老板娘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问候,反而让那种陌生感更强烈了。
这种时候谁都会想,要是能认识几个朋友该多好。哪怕只是简单聊聊天,问问附近哪家面馆正宗,周末去哪儿逛逛有意思。但问题来了,在完全陌生的城市该怎么自然认识新朋友呢?直接搭话太尴尬,工作场合认识的人又总觉得隔着一层。
从共同兴趣切入是个好办法
我有个习惯,每到一个新城市就先搜搜本地的羽毛球群。在宝鸡时我就每周固定打球,这项爱好跟了我七八年。果然,在本地生活论坛里找到了两个群,鼓起勇气加了进去。头一次参加活动时还挺紧张,握着球拍的手心都在出汗。但几个回合打下来,那种熟悉的氛围就回来了。休息时旁边有个戴眼镜的小哥主动递了瓶水,笑着说“看你打法很像北方过来的”。就这么简单一句话,那天下午我们打完球后一起吃了牛肉面。
其实不管你喜欢摄影、徒步还是别的什么,找到同好总是最快的破冰方式。共同的兴趣就像提前准备好的话题,避免了没话找话的尴尬。后来我在那个羽毛球群里认识了挺多人,有本地通的老李,有同样刚来不久的小张,周末偶尔约着打球吃饭,这座城市渐渐变得熟悉起来。
另一个办法是参加些有意思的线下活动。上个月我在公众号上看到有个城市探索活动,就是组队在老城区完成些小任务。我犹豫了半天才报名,去之前还想着要是太无聊就提前溜走。结果完全出乎意料,我们那组五个人来自不同地方,为了完成任务得不停交流配合。找路时互相帮忙看导航,发现有趣的小店就一起进去逛逛。活动结束时大家互加了微信,现在偶尔还会约着喝咖啡。
这种活动的好处是它本身就设计了互动环节,你不用绞尽脑汁想该怎么开口。而且参加的人大多也抱着交朋友的想法,氛围会比较轻松开放。
说到在陌生城市怎么找姑娘交朋友,其实最关键的是迈出第一步。很多时候我们想太多——担心被拒绝,担心没话说,结果就一直待在舒适区里。我那会儿也这样,在出租房里刷了一周手机,越刷越觉得孤单。后来硬着头皮去参加活动,发现大家其实都挺友好的。
现在想想,每个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经历。刚来的新人想扎根,待久了的人也想拓展圈子。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,愿意尝试新的方式,给自己和别人一个认识的机会。就像我认识的那位羽毛球友说的,城市再大,也是由一个个小圈子组成的,找到属于你的那个,陌生感就会慢慢消失。
当然,交朋友这事急不来。不是每次尝试都会有结果,可能加了群发现不太活跃,参加了活动没遇到投缘的人。这都很正常,换个方式继续试试就好。毕竟建立真诚的连接需要时间,需要一点点运气,更需要你主动走出去。
如今我在这座城市住了半年多,有了可以周末约饭的朋友圈,知道了哪条小巷藏着最地道的本地菜。偶尔还是会想念宝鸡,但那种初来时的孤独感已经淡了很多。如果你也在新的城市里感到陌生,不妨从一个小尝试开始,或许下次在羽毛球馆、在读书会、在某个兴趣工作坊,你也会遇到那个递来一瓶水的新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