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什品茶教室工作坊,茶艺学习体验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3:18:00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喀什古城弯弯曲曲的巷子,空气里飘着馕坑的麦香和果木的烟火气,就在某个不起眼的转角,一块木牌子上写着“喀什品茶教室工作坊”。推开门,像是突然掉进了另一个世界——外头的喧嚣都被隔绝了,只剩下满室温暖的茶香。

穿着艾德莱斯绸的维吾尔族姑娘阿依夏木迎上来,眼睛笑得弯弯的。她利索地摆开一排粗细不一的玻璃壶,壶里已经泡好了不同色泽的茶汤。“咱们今天不急着学那些复杂的步骤,”她说,“先尝尝看,茶自己会告诉你该怎么泡它。”

茶在说话,你听见了吗

她递过来一小盏琥珀色的茶。闻着有花香,还有种特别的药草香气,很熟悉,一时却说不上来。“这是玫瑰花红茶,”阿依夏木说,“用的是我们喀什特有的和田玫瑰。”抿一口,香味不是浮在表面的,而是从喉咙里慢慢升上来,整个人都暖了。她接着说,语调不紧不慢:“水和茶相遇,就像交朋友,急不得的。水温太高,茶就苦了;时间不够,香味又出不来。”她一边说,一边往另一个壶里加水,水流又轻又缓,看着茶叶在壶里慢慢舒展、旋转,真是一种享受。

这让我想起以前自己泡茶,总是火急火燎的,水一开就冲下去,仿佛在完成一个任务。坐在这里,看着她的动作,听着她的话,心竟然不知不觉就静了下来。这个茶艺学习体验坊,教的似乎不光是手艺。

接着体验的是调茶。阿依夏木端出几个小碟子,里面放着杏干、藏红花、肉桂,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本土香料。“在喀什,茶是可以玩的。”她鼓励我们按自己的喜好搭配。我试着在红茶里加了一小撮薄荷和两片杏干,冲出来的茶汤,入口是红茶的醇厚,随后薄荷的清凉窜了出来,最后留在舌尖的,是杏干那一点若有似无的酸甜。很奇妙,这杯自己“创作”的茶,感觉格外好喝。

双手之间的温度

最让人难忘的,是学习用传统的陶制茶碗。碗壁厚厚的,捧在手里有种踏实的感觉。阿依夏木演示如何用双手稳稳地托住碗身,手指该怎么放,既不会烫着,又能感受到茶汤的温度。“你看,”她把茶碗递给我,“这样捧着,茶的热气会顺着掌心传到心里去。”

我学着她的样子,小心翼翼地捧着。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开来,暖暖的,很踏实。忽然就明白了,为什么这里的喀什品茶教室工作坊要特别强调“亲手体验”。有些感受,比如这份经由双手传递的温暖,是看多少遍演示都体会不到的。

隔壁桌传来一阵轻轻的笑声,是一对年轻的父母,正手把手教他们五六岁的小女儿怎么端茶。孩子的小手笨拙地扶着茶碗,小脸绷得紧紧的,那认真的模样可爱极了。在这里,茶变成了一条纽带,连起了不同的人,不同的世代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我带着满身的茶香和一只自己调制的、装有茶叶与香料的小布包走出工作坊。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,牛羊的叫声和商贩的吆喝声又重新变得清晰。回头看了一眼那扇不起眼的木门,心里是满的。这一下午的茶艺学习体验坊,得到的远不止于泡茶的技巧,更像是在一片茶叶里,找到了一种更从容、也更温暖的生活节奏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