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盘水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他们常逛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9:15:11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傍晚五点刚过,老陈蹬着自行车拐进了人民路背后的巷子。车铃铛叮当两声,巷口修鞋的老头头也不抬地挥了挥手。这条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人并肩,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根处还留着前几日雨水的湿气。

你要是问六盘水男人为什么总爱往这种小巷子里钻?他们八成会指着巷子深处那家牛肉粉店跟你说:“他家的糊辣椒,别处真没有。”老陈把自行车靠在墙根,熟门熟路地掀开塑料门帘。老板娘正端着海碗往灶台走,见到他便扬声道:“老样子?多加酸菜?”

巷子里的老交情

这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粉店,老板永远系着那条沾了油渍的围裙。灶台上的大铁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,那是牛骨头熬了整天的汤底。坐在矮塑料凳上等餐的工夫,老陈已经和邻桌打了个照面——都是住在附近的老街坊,脸熟得叫不上名字,但碰见了总要点点头。

“咱这巷子虽说不起眼,可五脏俱全。”修表铺的王师傅端着茶缸晃过来,他在这巷子里住了四十年,“剃头的、修鞋的、卖烧饼的,都是老手艺。年轻人往商场跑,我们这些老骨头,就爱在这巷子里转悠。”

正说着,牛肉粉上桌了。厚厚的红油上撒着香菜,老陈熟练地剥了两瓣蒜。他说在六盘水,不会吃生蒜的男人算不得真汉子。这话逗得邻桌几个老哥都笑了,露出被烟草熏黄的牙齿。

巷子外头听不到的故事

巷子深处有家理发店,还是那种老式转椅。老师傅拿着推子嗡嗡作响,嘴里不停念叨着城际铁路的新闻。来理发的男人们坐在长条凳上排队,话题从天亮时的菜价,聊到谁家孩子考上了贵阳的大学。

“这条巷子见证了多少故事啊。”王师傅抿了口茶,“老李家的闺女出嫁那天,婚车就是从这里开出去的;张家小子考上清华,在巷子口放了半小时鞭炮。”他说这些时眼睛眯成一条缝,仿佛那些热闹场景就在昨天。

暮色渐浓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卖烧饼的夫妇开始收摊,收音机里放着山歌。老陈推着自行车往外走,车把上晃悠着刚才顺道买的酱菜。他说这条巷子就像六盘水男人的第二个家,在这里才能找到最自在的模样。

巷口的棋摊还围着几个人,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有人将军喊得响亮,惊起了屋檐上打盹的麻雀。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,普通得就像巷子墙头那株年年开花的叁角梅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