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大同足浴店光说不做的原因
前两天路过家门口那家大同足浴店,发现门口又换上了崭新的促销海报,写着"开业叁周年感恩回馈,全场项目买一送一"。我忍不住停下电动车,心里直犯嘀咕:这已经是今年第叁次搞"周年庆"了吧?
说实话,这家店从开业起就特别会搞噱头。记得去年他们打着"引进泰国古法按摩"的旗号宣传了半年,后来被老顾客问烦了,才支支吾吾说技师还没培训好。今年年初又在公众号上说要在城南开分店,结果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。
雷声大雨点小成常态
我跟住在附近的老张聊起这事,他笑着掏出手机,给我看他和店长的聊天记录。原来上个月店里搞会员充值活动,说充值满1000送价值500的养生项目。老张兴冲冲充了钱,结果每次预约都说项目要提前一周预定,可明明店里当时都没几个客人。
这种光打雷不下雨的情况,在服务业确实挺常见的。有些商家总把心思都花在包装宣传上,海报设计得越来越精美,促销文案写得越来越动人,可实际服务还是老样子。就像我上次去这家店,发现他们宣传的"日式按摩"其实就是普通推拿换了个名字。
现在想想,这可能也不全怪店家。现在开店成本确实高,房租、人工都在涨,要实打实提升服务品质,得投入真金白银。相比之下,搞些虚头巴脑的宣传活动反而更省事。但顾客都不是傻子,一次两次可能还信,次数多了谁还愿意买单?
前两天遇到在另一个商圈开足浴店的李老板,他说现在行业竞争太激烈,有些同行就想靠低价吸引眼球。比如打出"68元全身按摩"的广告,等客人来了才发现,68元只是最基础的服务,想体验宣传的那些特色项目,还得额外加钱。
说与做的距离
说到这里,我倒想起个有意思的事。有次在这家店听见两个技师聊天,说老板最近又让他们背新的服务流程话术,要把普通足底按摩说成"经络调理养生方案"。可店里的药浴包还是用的最便宜的那种,泡脚桶也是老款式,连恒温功能都时好时坏。
这种现象说到底,就是把心思用错了地方。要是能把搞宣传的劲头分一半用在提升服务上,说不定生意早就红火起来了。就像街角那家开了十年的老店,从不在外面打广告,可客人天天排队,靠的就是老师傅扎实的手法。
现在很多行业都这样,说得天花乱坠,做得马马虎虎。比如有些健身房,卖卡时吹得天花乱坠,等办完卡才发现,游泳池永远在维护,团课教室总被私教占用。这种套路用多了,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。
我有个做营销的朋友说,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,光靠包装已经不够了。特别是服务业,客人体验过一次就知道深浅。要是服务和宣传差距太大,别说回头客,就是第一次来的客人,可能都不会再来第二次。
看着足浴店门口崭新的海报,我突然觉得,与其整天想着怎么把话说得漂亮,不如先把泡脚水的温度调合适,把按摩椅的螺丝拧紧,把答应送的赠品兑现了。这些看似小事,可比什么花里胡哨的宣传都实在。
隔壁理发店的王师傅说得在理:"我们这行,客人舒不舒服,一次就能试出来。"他说现在很多新开的店,装修得跟五星级酒店似的,可师傅连个基础发型都剪不好,这哪能留得住客人?
其实想想也是,要是这家足浴店能把宣传的那些项目都落到实处,说不定早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。毕竟在这条街上,能踏踏实实把服务做好的店,生意都不会太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