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和浩特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呼市车站旁巷弄休闲去处
刚到呼和浩特车站那会儿,我拖着行李箱在出站口张望,满眼都是匆匆赶路的行人。正想着这座城市的温度藏在哪里,转头就看见车站东侧有一条窄窄的巷子,晾衣绳上飘着五颜六色的衬衫,像是给灰扑扑的街道画了道彩虹。
走进巷子才发觉别有洞天。卖焙子的小铺子冒着热气,老板正把金黄色的饼子从馕坑里取出来。"来个刚出炉的?"他操着当地方言招呼我,眼睛眯成两道缝。咬下一口,外皮酥脆,里面软乎,芝麻香混着麦香在嘴里打转。这样的呼和浩特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藏着本地人最日常的欢喜。
巷子深处的老手艺
再往深处走,有位老师傅坐在马扎上做蒙古靴。针线在他手里来回穿梭,皮料慢慢变成靴子的形状。我蹲在旁边看了好久,他抬头笑笑:"年轻人很少对这些老玩意感兴趣啦。"说完又低头忙活,哼起听不懂的调子。阳光透过晾晒的被单,在他花白的头发上跳跃。
往前走两步,几个老太太坐在院门口拣韭菜,手里的活计不停,嘴上聊着家长里短。"我家孙子考上大学啦""昨天那场雨可算凉快了些"。她们偶尔抬头看看路过的人,眼神温和得像在看自家孩子。这种呼市车站旁巷弄休闲去处,让人想起小时候住过的老街。
巷子拐角有家旧书店,书架歪歪斜斜的,书上落着薄薄的灰。老板在躺椅上打盹,收音机里放着晋剧。我轻轻翻着一本八十年代的连环画,纸页泛黄发脆,故事却依然鲜活。这里的时间走得很慢,慢到可以听见书页翻动的声音,慢到让人忘记车站就在两百米外。
傍晚时分,巷子突然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提着菜往家赶,放学的孩子追逐打闹,饭菜的香味从各家窗户飘出来。有个大姐在楼道口炒菜,锅铲碰着铁锅哐当响,辣椒的香气呛得人想打喷嚏,却又忍不住多闻两下。
我站在巷口回头看,暮色把整条巷子染成暖黄色。车站的钟声隐约传来,与巷子里的生活声响成一片。这些呼和浩特车站附近小巷子玩耍的地方,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输送着最真实的生活气息。也许下次路过,我还会拐进来买个焙子,看看老手艺人的蒙古靴做好了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