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品茶喝茶工作室,荆州品茶工作室品茗休闲
最近路过江津西路的时候,发现转角新开了家荆州品茶喝茶工作室。墨绿色的招牌不算显眼,倒是门口那盏竹编灯笼挺别致,让人忍不住想推门看看。
推开木门,风铃轻轻响动。穿着棉麻衬衫的茶艺师小杨正在给一株文竹喷水,见到我来便放下喷壶:“您来得巧,刚到的恩施玉露,还带着山里的雾气呢。”他说话时眼角带着笑纹,像是习惯了每个推门而来的客人都带着故事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工作室比想象中宽敞。原木茶桌摆着青瓷茶具,博古架上的茶罐贴着毛边纸标签,写着太平猴魁、金骏眉这些名字。最妙的是东面整面落地窗,竹帘半卷,午后的阳光透过缝隙在茶席上洒下斑驳。
小杨沏茶时手腕压得很低,热水从壶嘴倾泻而下,茶叶在玻璃杯中舒展成翠绿的云朵。“现在人总说忙,”他专注地看着茶叶,“可再忙,水烧开总要叁分钟,茶叶舒展也要时间不是?”这话让我忽然想起,自己确实很久没有安静地看完茶叶沉浮的过程了。
隔壁桌是位退休教师,每周叁下午准时来喝滇红。他说在这认识了几个茶友,有时不说话各自看书,有时聊聊茶叶行情,最近还在研究怎么用茶渣养栀子花。
茶点与邂逅
工作室的茶点都是手工制作的。芝麻糖酥而不腻,桂花糕带着若有若无的酒酿香。常客们都知道,周末下午会有附近的大学生来帮忙,那孩子做的艾草糍粑总让人想起故乡的清明。
上个月梅雨季,有个姑娘抱着滴水的伞闯进来,发梢还挂着水珠。小杨递过去一杯老白茶:“驱驱寒。”后来姑娘成了常客,现在能把六大茶类说得头头是道,还带了本《茶经》来边看边做笔记。
这样的故事在茶室里不算特别。就像小杨说的,每个走进荆州品茶工作室品茗休闲的人,最初或许只是找个地方歇脚,后来却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窗外梧桐叶开始泛黄时,我已经尝遍了这里的大部分茶单。从春日的碧螺春到深秋的熟普洱,味蕾渐渐能分辨出不同水土赋予茶叶的独特气息。有时加班晚了,还是会绕过来坐坐,哪怕只是喝杯简单的绿茶,看小杨擦拭那些紫砂壶的身影,心里就会莫名踏实。
茶凉了再续,人来了又走。这家藏在街角的荆州品茶喝茶工作室,慢慢成了很多人的中转站——不是匆匆路过的驿站,而是让时光变柔软的存在。或许这就是茶香 magic 的地方,它不急着告诉你什么,只是安静地陪伴,等你自己品出生活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