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平出差怎么找当地的品茶,四平工作期间如何寻找本地茶馆
刚接到四平的出差任务时,我第一反应是查天气预报——听说东北冬天能冻掉耳朵。等收拾行李时才冒出个新念头:这冰天雪地的,上哪儿能找个舒服地方喝口热茶啊?
酒店前台小妹倒是热情,可问她品茶的地方,她犹豫着说:“咱这遍地都是烧烤摊,茶馆还真不多见。”这话让我心里凉了半截。难道这趟出差真要天天靠便利店茶饮将就?
转角遇见春
第叁天下午,我在老城区走访客户,拐进一条背街小巷时,突然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。顺着味儿找过去,竟真有个不起眼的门脸,木招牌上写着“雪源茶舍”。推开厚重的棉门帘,暖气混着茶香扑面而来,整个人像被温柔地拥抱住了。
老板是位戴眼镜的中年人,正不紧不慢地用盖碗泡着茶。听说我是外地来的,他笑呵呵地招呼:“来得正好,这壶正山小种刚出汤。”
藏在市井的茶香
几杯茶下肚,老板给我支了个招:“你想找四平的茶馆啊,别盯着主干道。咱这儿的老茶馆都藏在居民区里,有的连招牌都没有。”他掰着手指头数,“火车站后身那片居民楼一楼,教育局对面胡同往里走,还有南河沿那排老房子,都藏着几家。”
“那要怎么找呢?”我赶紧追问。
“简单,”老板眼睛一眯,“你就挑下午两叁点钟,在那些老小区转悠,看见哪家窗户冒着热气,门口停着几辆自行车,八成就是茶客们常聚的地方。”
他还提醒我,四平的茶馆不兴预约那套,直接推门进去就行。“要是老板问你喝什么,就说‘来碗当地常喝的’,保准给你上好货。”这法子听着就透着东北人的实在劲儿。
后来的日子,我按图索骥,果然在居民区里找到好几家茶馆。有家叫“老杨茶铺”的,开在红砖楼的一层,屋里就六张桌子,茶具都是粗瓷的,但茶汤格外醇厚。另一家“李记茶庄”更绝,要不是跟着熟客根本找不着——得从粮油店后门穿过去。
在四平待了半个多月,我渐渐品出些门道。这里的茶馆不像南方那么精致,却别有风味。茶客多是老街坊,一坐就是半天。有时候听着他们唠嗑,比喝茶还有意思。有回隔壁桌的大爷听说我是来出差的,非要给我添茶,还说:“小伙子,在咱四平有啥困难就言语,别见外。”
临走前我又去了趟雪源茶舍,跟老板道别。他正在焙新到的茶叶,满屋子都是暖香。“下回再来四平,直接上这儿,”他往我包里塞了包茶样,“冬天出差不容易,喝口热茶缓缓。”
现在想想,在四平找茶馆这事儿,倒让我悟出个理儿——有些美好就藏在日常褶皱里,得用心才能发现。就像那杯在寒冬里暖透身心的热茶,滋味格外绵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