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平晚上哪有站小巷的,开平夜晚站巷何处寻
老街深处那盏灯
那天晚上朋友突然问我:"你说开平晚上哪有站小巷的?" 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作为一个在这座小城生活了十几年的人,我决定亲自去找找答案。
沿着潭江边慢慢走,江风带着水汽拂面而来。叁埠老街的骑楼在夜色中静默伫立,有些窗口还透出温软的灯光。转过思明路,果然在菜市场后面发现了几条小巷。几位阿姨坐在巷口的小凳上摇着蒲扇,水泥地上洒着刚拖过水的水痕。
"阿叔,这条巷子晚上还有人吗?"我问路边修理单车的大叔。他头也不抬:"后生仔找什么?买宵夜往前面走,肠粉店开到十二点。"我这才意识到,当地人根本不会用"站小巷"这么书面化的说法。
在长沙片区转悠时,倒是在宝源坊遇到有趣一幕。几个年轻人支着叁脚架在拍惫濒辞驳,巷子深处的煲仔饭店飘出阵阵饭香。"我们来找老建筑,"戴渔夫帽的女生笑着说,"开平夜晚站巷何处寻可费了不少功夫,导航都导不到。"
忽然想起同事说过,要看真正的生活场景得去学校附近。果然,在开平一中后门的小巷里,晚自习下课的学生叁叁两两走过,卖糖水的小推车周围聚满了人。穿校服的男生正和老板讨论:"阿姨,椰汁西米露能不能多加一勺芋圆?"
走到曙光西路时已近十点。这里的小巷别有风味,几栋洋楼窗台摆着正在盛放的杜鹃花,二楼传来麻将碰撞的声音。转角处忽然飘来一阵熟悉的香味,是小时候吃过的鸡蛋仔。推着小车的大姐说,她在这摆了八年摊,最近才搬进巷子里,"城管管得严喽"。
在祥龙北路遇到位纳凉的老伯,他摇着扇子说:"你们年轻人总想着开平晚上哪有站小巷的,其实啊,每条巷子都有自己的脾气。"他指着不远处,"卖豆腐花的那家九点收摊,修鞋的刘师傅十点才关门,前面凉茶铺亮着红灯就是在煮新茶。"
兜兜转转走到夜里十一点,终于明白朋友那个问题的答案。开平的巷子从来不需要特意"站",它们就那样自然地融进夜晚的生活里。卖夜宵的收拾着摊位,下晚班的电动车轻巧地穿行,阳台上还有人晾着未收的衣衫。
回到小区时,保安老陈正在巡逻。"找到你想找的巷子了吗?"他笑着问。我摇摇头又点点头。其实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巷子,它们不在导航软件里,却在当地人的生活中静静呼吸。或许下次有人再问开平夜晚站巷何处寻,我会告诉他:去听听巷子里传来的炒菜声,闻闻谁家煲了老火汤,那些温暖的烟火气,才是小巷真正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