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成海选场子,荣成精选场地现场
要说最近荣成圈子里什么话题最热,非海选场子莫属。那场面,简直像过年赶大集似的,十里八乡有才艺的人都往这儿涌。上周日下午两点,我揣着好奇心溜达到了市民文化中心,好家伙,礼堂门口早就排起了长龙。
穿碎花裙的大妈攥着歌谱来回踱步,几个玩街舞的小伙子戴着耳机在角落热身,甚至还有拎着二胡的老爷子慢悠悠和保安唠嗑。这阵仗让我想起叁年前陪侄女参加少儿才艺大赛,不过今天的荣成海选场子显然规模更大,选手年龄跨度也更广。
台前幕后的百态人生
走进内场,灯光打得舞台亮堂堂的。穿旗袍的姑娘唱完沂蒙山小调,评委席交头接耳说着“嗓音条件不错,就是尾音有点飘”。候场区有个扎马尾的女孩反复摆弄腰间的红绸带,她妈在旁边不停叮嘱:“转圈时记得面向西边评委席笑!”
最让人挪不开眼的是个赤膊打鼓的渔家汉子。古铜色皮肤泛着汗光,鼓槌抡起来虎虎生风,每声鼓点都砸在人心尖上。后来听说他是凌晨刚捕鱼回来,连网具都没收拾就赶过来了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荣成精选场地现场从来不缺精彩,缺的是发现这些故事的眼睛。
后台转角处,几个落选的年轻人凑在一起看手机录像。“明年咱组个乐队再来”“刚才高音部分换种处理方法就好了”,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,丝毫不见沮丧。这种劲儿头,比拿到晋级卡的选手更让人触动。
现场工作人员也各有各的忙碌。戴鸭舌帽的场控对着对讲机喊“催场组把民乐选手带到西侧通道”,穿马甲的音效师不停调试混响参数。有个小姑娘抱着签到本挨个确认信息,鼻尖都沁出了细汗。要说这荣成海选场子能顺利运转,还真少不了这些幕后的人。
转悠到偏厅时,意外发现这里竟成了临时交流基地。跳民族舞的姑娘在向广场舞阿姨请教扇子功,玩说唱的小伙正跟着戏曲老师练发声。茶水间的自动售货机前排着队,大家边等饮料边交换联系方式。这种不经意间形成的生态圈,反倒比正式比赛更有温度。
黄昏时分散场,夕阳给文化中心的玻璃幕墙镀了层金。看着叁叁两两离去的身影,忽然觉得评选结果反而不重要了。这片海滨小城永远藏着让你惊喜的闪光点,或许下个拐角就能遇见抱着吉他的少年,或许明天茶馆里就能听到今天诞生的新段子。
如果你哪天路过荣成,不妨多停留片刻。不管是去海边看日出,还是逛夜市尝鲅鱼饺子,随时可能撞见正为梦想排练的人。他们让这座小城始终跳动着年轻的脉搏,就像永不退潮的海浪,一遍遍刷新着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认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