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康喝茶上课群,南康品茶学习交流圈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5:57:08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朋友圈里好多人在问南康喝茶上课群的事儿,连隔壁小区的张阿姨都跑来打听,说看见她闺女手机里存着这个群的二维码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纳闷,喝茶就喝茶呗,怎么还和上课扯上关系了?后来经朋友拉进去待了半个月,才发现这里面真有点门道。

记得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是在老城区的茶馆,木桌子配着青瓷茶具,十来个人围坐着。穿棉麻衬衫的李老师边烫茶杯边说:"咱们这个南康品茶学习交流圈啊,不像茶艺班要正襟危坐。大家就当是街坊串门,喝到哪种茶有感觉,随时插话。"他这话刚落,对面戴眼镜的小王就举手:"老师,这泡凤凰单丛怎么有股桂花香?"顿时满屋子都笑了。

茶香里的生活课

说来也怪,在这个南康喝茶上课群里泡久了,慢慢发现大家聊的早就不限于茶叶。上周末尝明前龙井时,开甜品店的林姐突然说起:"其实做慕斯和泡茶挺像的,水温差个两度,味道就跑了。"这话匣子一开,做会计的老陈接茬:"那我们做账何尝不是?借贷平衡就像茶汤浓淡..."后来话题从茶具保养拐到孩子教育,从节气养生聊到阳台种菜,茶杯里的水续了叁四回都没人注意。

有个九零后姑娘让我印象特别深。她头回来时抱怨:"现代人刷短视频都没耐心,谁还肯坐两小时等一泡茶?"结果两个月后再见她,居然用盖碗泡着茶在读《茶经》。问起来她笑:"群里总说喝茶要静心,现在我连写方案都带着茶杯,灵感反而来得快。"

最近群里在传个趣事:有对夫妻因为总抢不到茶会前排座位,干脆把客厅改成了茶室。每天晚饭后相对品茶,结婚十年突然找回恋爱时的感觉。这事听着像段子,可当你看见他们带来的合影——茶台上冒着热气的紫砂壶,后边墙上还挂着自制的"家宴茶席守则",又不由得不信。

前两天清明节采茶季,群主组织去茶山。站在云雾缭绕的坡地上,种了四十年茶的老师傅捏着茶叶说:"你们看这芽头,带着露水采和太阳出来采,香气能差出一条山沟。"当时身边站着的程序员小刘忽然冒了句:"这跟我们改代码是一个理啊,凌晨调试和白天调试,思路完全两样。"您说这联想绝不绝?

现在每周四晚上的茶会成了固定节目。有时是九十岁的老茶客来讲民国时期的茶庄轶事,有时是年轻人带着新式冷泡茶来笔碍。那天我端着茶杯忽然走神——这哪是什么喝茶群,分明是借着茶香搭建的邻里客厅。就像群公告写的:"不问职业年纪,只论杯中春秋。"

昨天看见新入群的妈妈带着孩子来,小朋友踮脚闻茶香时,他妈妈轻声说:"慢点,茶在和你说话呢。"这话让我想起第一次进群时的拘谨。现在我的茶柜里存着群友送的武夷岩茶,阳台还种着从茶农那儿移来的茶花,生活里处处都是这个圈子留下的印记。

茶凉了再续便是,可这些因茶而生的故事,却在南康这个不大不小的城里,温润地弥漫开来。或许哪天您路过某扇飘着茶香的窗户,里边正传来这样的对话:"诶,你这泡法和我们群里教的不太一样...""正好,快给我细说说!"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