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远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,学生服务200元随时上门
半夜急事也能找到人帮忙
凌晨一点半,手机屏幕突然亮起。室友突发急性肠胃炎,我和另一个同学扛着他站在校门口拦车,冷风吹得人直哆嗦。这时候才突然想起白天在校内论坛看到的广告——开远学生200块钱随叫随到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电话,不到十分钟,就有个穿蓝色外套的男生骑着电动车出现,手里还提着温水瓶和呕吐袋。
“我知道这个点校医院关门了,附近第叁医院急诊科我熟,跟我走吧。”他利索地帮我们把病人扶上车,前后忙活了两个多小时,直到室友打完点滴才离开。临走时还坚持只收200块,笑着说这是规矩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这种学生服务200元随时上门的价值,远不止明码标价那么简单。
后来和这个服务团队的创始人小林聊天才知道,他们最初只是叁个大二学生组成的互助小组。有次期末考试前,室友的笔记本电脑突然黑屏,第二天就要交论文。他们在宿舍楼群里发消息求助,很快有个计算机系的同学带着工具包上门,半小时搞定问题。这件事让他们意识到,校园里藏着无数这样的紧急需求。
校园里的及时雨
现在他们的团队已经发展到二十多人,服务范围从最初的电脑维修扩展到代取快递、陪同就医、紧急送文件等等。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,收费始终保持在200元。有人问为什么不按服务内容定价,小林的想法很实在:“大家都是学生,知道每个月生活费就那么多。200块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,既能让提供服务的人有动力,又不至于让需要帮助的同学感到压力。”
印象最深的是上学期期末,隔壁班有个女生在图书馆复习到太晚,回宿舍时发现钥匙落在教室里,而教学楼已经锁门。她在寒风中打通了服务电话,值班的同学不仅赶来帮她联系宿管,还特意去超市买了杯热奶茶。“那天我也刚考完最后一门,特别能理解她的崩溃。”后来成为固定客户的那个女生说,“这种被理解的感觉,比单纯解决问题更温暖。”
这种学生服务200元随时上门的模式之所以能持续运转,靠的不是商业算计,而是学生之间那种天然的信任。没有复杂的合同条款,不需要押金担保,一个电话,一条消息,就能在需要时找到帮手。团队里最受欢迎的“技术大神”小陈说过,他经常在修好电脑后,还被对方拉着聊很久的天。“其实很多同学找我们,除了解决问题,也是想找个人说说话。”
当然也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。有次下暴雨,团队成员小李接到订单要去校外取药。他冒着大雨来回一个多小时,全身湿透地把药送到顾客手上时,对方感动得非要加钱,被他婉拒了。“说好200就200,这是我们的规矩。”小李后来在团队群里说,“虽然淋雨挺难受,但看到那个同学拿到药时的表情,值了。”
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毕业季帮学长学姐打包行李,运动会前帮运动员做紧急放松,甚至还有人请他们当“临时演员”——帮害羞的男生在表白时助阵。这些超出常规服务范围的事,他们也都乐意接单。“学生时代谁没几个需要帮助的时刻呢?”小林说这话时,正在整理下周的排班表,“我们现在能帮就帮,说不定哪天也需要别人帮忙。”
夜幕降临,宿舍楼的灯火次第亮起。团队的值班手机又收到新订单:有同学需要帮忙把沉重的专业书籍从图书馆搬回寝室。接单的成员迅速回复“十分钟后到”,然后抓起外套冲出宿舍。在这个偌大的校园里,总有人正在需要帮助,也总有人正准备伸出援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