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会水磨工作室喝茶,水磨坊茶叙雅集时光
推开四会水磨工作室那扇木门时,茶香混着老木头的味道扑面而来。临窗的位置还留着上次来时的划痕,阳光斜斜地打在斑驳的桌面上,像老朋友在打招呼。
老板老陈正弓着腰摆弄茶具,听见动静头也不回:“普洱还是单丛?”熟稔得像是昨天刚见过。这大概就是水磨坊茶叙的魅力——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。
茶汤里的旧时光
老陈的茶桌从来不用茶漏。他说看茶叶在壶里舒展才有意思,第一泡洗茶的水浇在茶宠上,那只紫砂金蟾渐渐染上深色。“现在人泡茶太讲究仪式感了,”他拎着壶往紫砂杯里注水,“其实喝茶就是喝水磨工作室喝茶这么简单的事。”
隔壁桌的退休教师老周每周叁必来。他今天带了本《茶经》残卷,说是淘到的民国版本。几个茶友传阅着,讨论陆羽写书时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,边喝边聊把日子过慢了。
新来的小姑娘小琳第一次参加我们的茶叙雅集,紧张地问要不要带自己的杯子。老陈笑呵呵递过一只青花杯:“在这儿,人比杯子重要。”她后来悄悄说,原本是来躲雨的,却被这份随意留住了。
茶叙间的闲话
下午叁点光景,茶过叁巡话匣子就打开了。做程序员的小张吐槽甲方又改需求,老周接话:“就像泡茶,火候到了自然成。”他总能把烦心事化解成茶理。窗外开始飘雨,室内却因这份水磨坊茶叙更暖了几分。
老陈说起他爷爷那辈的茶事。那时没有这么多名山古树,街坊邻居端着搪瓷缸子蹲在门口就能喝半天。我突然想,或许我们迷恋的不是茶,是这种围坐在一起的温度。
小琳试着给大家泡工夫茶,手抖得差点烫着。老周接过茶海示范:“放松,让水带着茶叶走。”她第二泡果然稳多了。在这样的午后,连笨拙都显得可爱。
雨停时天色将晚,茶味已淡。老陈又续了道水:“再坐坐,茶淡了话还没淡呢。”是啊,在水磨工作室喝茶的时光里,最珍贵的从来不是茶,是这些因茶相遇的人。
走出工作室时路灯刚亮,回头看见窗内暖黄的光晕。这样的水磨坊茶叙雅集,像是城市里一个温柔的角落,让人明知明天还要面对忙碌,却依然能带着满身茶香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