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安汽车东站小巷子多少钱,附近小街价格参考
初到延安的困惑
第一次到延安汽车东站,拖着行李往外走,心里正盘算着怎么去酒店。一出站就看到好些小巷子,路边还有不少小商店。说实话,当时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:这些小巷子里卖的东西,大概什么价钱?会不会因为是车站附近就特别贵?这估计是很多初来乍到的人都会琢磨的问题。
我往旁边那条最热闹的小巷走了几步,先看到个卖陕北烙饼的摊子。老板正拿着擀面杖擀面,饼在铁板上滋滋作响。“老板,这饼怎么卖?”我问了一句。老板头也没抬:“五块一个,加鸡蛋七块。”这价格,倒是和城里别的地方差不多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再往巷子深处走,两边都是小店面。有卖凉皮的,卖肉夹馍的,还有摆着各种手工艺品的。我站在一家凉皮店门口看了看价格牌,普通凉皮七元,精品凉皮九元。老板娘挺热情,招呼我说:“咱家凉皮都是当天做的,筋道着呢。”我干脆坐下来要了一份。
等待的时候,我观察了一下四周。这条巷子虽然不宽,但人来人往挺热闹。不少像是本地人的顾客,熟门熟路地跟店家打招呼。看来这巷子里的生意,靠的不光是车站的流动客人,也有不少老主顾。这就让人放心不少——要真是专坑游客的地方,本地人肯定不会常来。
凉皮上来了,分量确实实在。我边吃边想,原来这车站附近的小巷子,倒也不是想象中那种专宰客的地方。价格挺公道,味道也不错。吃完结账,正好看到隔壁桌在买红枣,听到他们问价钱,老板娘说:“叁十五斤,咱们延安本地的枣,甜得很。”
走走看看比价钱
吃完凉皮,我又在巷子里转了转。卖陕北特产的店里,小米、红枣、杂粮这些,价格都明码标价写着。我特意留心了一下,和昨天在市区超市里看到的价钱差不多,有些甚至还便宜点。看来之前对车站附近的偏见,是有点想当然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巷子里也不是所有东西都一个价。同样一袋小米,有的店卖八块,有的店卖十块。要是想买点特产带回去,还真得稍微走走看看,比较一下。但这不也挺有意思的嘛,逛逛小店,和店主聊几句,反而能发现些不一样的东西。
我在一个卖手编篮子的老人家摊前停下。老人家笑呵呵地说:“这都是自家编的,不像机器做的那么规整,但是结实。”我问了问价钱,比旁边店里工厂货还便宜些。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集市上的光景,现在城里很少见到这样的手工物件了。
说说延安汽车东站附近小街价格参考
转了这一圈,我对延安汽车东站附近小街的价格算是有了个数。吃的东西,像凉皮、烙饼、肉夹馍这些,基本上都是五六块到十几块之间,和市区价位持平。特产方面,小米、杂粮、红枣这些,因品质不同,价格从几块到几十块的都有,但都在合理范围内。
要说有什么门道,我觉得就是别急着在第一家店买。稍微往巷子里多走几步,有时候能发现更实惠的。而且很多店主都挺乐意聊天,问问他们当地的特色,说不定还能学到点挑选的小窍门。
那天我从巷子另一头走出来时,手上多了包刚买的小米,还有两个热乎乎的烙饼。回头看了看那条巷子,虽然不算宽敞,但充满了生活气息。下次要是还有朋友来延安,在汽车东站下车后问起这附近的情况,我倒是可以跟他们聊聊这条巷子,说说这里的价钱,免得他们像我刚开始那样心里没底。
其实想想,每个城市的车站附近,都有这样的小巷子。它们不光是过往旅客匆匆路过的地方,也是这个城市真实生活的一部分。价钱实在不实在,东西好不好,走进去看看就知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