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远品茶上课群,清远茶艺学习交流圈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14:09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有位茶友问我,知不知道清远有个挺特别的茶圈?他说的是“清远品茶上课群”。当时我就来了兴趣,这名字听着就亲切,像是街坊邻居自发组织的小聚。

说来也巧,上周末我正好路过旧城区那家老茶馆,隔着木窗就听见里面热热闹闹的。推门进去,七八个人围坐在长茶桌旁,有个穿棉麻衬衫的大姐正在教大家怎么温杯烫盏。她边说边示范:“咱们凤凰山的单丛茶啊,水温要够,手法要轻……”旁边坐着的中年人认真记着笔记,年轻姑娘举着手机录像,还有个阿姨带着自家茶具来比对。这不就是茶友们常说的“清远茶艺学习交流圈”吗?

茶香里的相遇

坐在我斜对面的陈伯退休两年了,他跟我说起初来这儿的原因。女儿给他买了套紫砂壶,可泡出来的茶总不对味。后来在公园下棋时听说有这个清远品茶上课群,就来试试。“没想到这群里藏龙卧虎啊!”陈伯现在成了潮汕工夫茶的忠实粉丝,上周还特意去了趟英德看茶山。

教茶的大姐大家都叫她林老师,其实本职是小学教师。她说最开始就是几个茶友在朋友圈约茶,后来人越来越多,干脆建了个群。现在每周活动都在不同茶空间举办,有时在江边茶室,有时在朋友的工作室。这个清远茶艺学习交流圈从来不做广告,全靠茶友口耳相传。

让我惊讶的是,他们的茶课完全没有固定教材。有次聊到普洱陈化,两个茶友争论起来,一个说干仓好,一个认准湿仓。大家干脆把各自收藏的普洱都带来,现场开汤对比。那天茶桌变成了辩论场,壶里的水烧开又凉,凉了又烧开。

茶杯里的日子

现在年轻人总说“圈子不同不必强融”,可在这个清远品茶上课群里,你会发现很多意外。开奶茶店的小刘来学传统泡法,说是要改良店里的招牌;准备结婚的小情侣来学敬茶礼仪;还有像我这样纯粹想找个地方放松的。每个人带着不同目的坐下,端起茶杯时却都成了平等的茶友。

记得去年冬至那场特别茶会,大家带来各自家乡的冬茶。福建的岩茶、云南的普洱、本地的英红九号,摆满了整张茶席。林老师突发奇想,让我们按茶叶发酵程度从轻到重依次品饮。那天窗外飘着细雨,屋里茶香氤氲,有人说起童年跟着爷爷采茶的故事,突然就触动了所有人。

这大概就是清远茶艺学习交流圈最打动人的地方——它不只是在教怎么泡茶,更是在重建一种慢慢消失的生活温度。现在速溶茶包、瓶装茶饮满大街都是,能静下心来摆弄盖碗的人越来越少了。

前几天又去参加他们的新茶品鉴会,发现来了不少新面孔。有个年轻女孩说,她是被朋友圈里一张茶席照片吸引来的——青瓷茶盏里荡漾着金黄的茶汤,背景是半卷的竹帘,阳光从缝隙漏下来。“那张照片让我想起外婆家的茶柜,”她说,“突然就很想找回那种感觉。”

茶凉了又续,人来了又走,但这个清远品茶上课群始终在那儿。就像林老师常说的:“咱们这不讲究段位高低,只在乎这杯茶喝得开不开心。”或许正因为这份简单,才能让这么多不同年纪、不同背景的人,愿意在每个周末推开琐事,赶来赴这场与茶有关的约会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