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坛学生200元随时服务,金坛学子200元即时响应
从零花钱说开去
最近在咱们金坛的家长群里,总听人念叨这么个事儿。说现在有些学生娃娃,搞起了“200元随时服务”,帮邻居跑个腿啊,给社区老人教教手机操作,甚至辅导低年级同学功课。你别说,这事儿听着新鲜,细琢磨还挺有意思的。
我头回听说时,心里也犯嘀咕:现在孩子缺那两百块吗?后来跟我侄女聊了才知道,人家在乎的不是钱本身。有个初叁的孩子跟我说:“阿姨,您不知道,靠自己劳动换来报酬,那种感觉特别棒!比过年收红包还得劲儿。”他上周帮楼下的叔叔组装了个书柜,拿到报酬后,愣是没舍得花,说这是自己赚的“第一桶金”,要留作纪念。
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?
说实话,刚开始不少家长都担心,怕耽误学习,也怕孩子在外面遇到什么麻烦。可后来看着孩子们列的时间表,我倒觉得咱们多虑了。这些参与金坛学生200元随时服务的孩子们,个个都把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的。周末两小时,平时做完功课帮个小忙,不但没影响学习,反而更懂得珍惜时间了。
我认识个高二的姑娘,她接的单子是帮双职工家庭接送幼儿园孩子。每次去接小朋友,她都带着单词本,等孩子放学的那十几分钟,她就站在幼儿园门口背英语。这孩子跟我说:“阿姨,我现在特别理解爸妈挣钱不容易,以后花钱可不能大手大脚了。”
金坛学子200元即时响应这种模式,看着是孩子们在提供服务,实际上他们收获的远比那200块钱多。学会了和人打交道,懂得了责任二字的分量,这些可不是课堂上能学到的。
邻里的温度回来了
更让我感动的是,这件事让邻里关系变得不一样了。以前住对门都不认识,现在因为孩子们的这个金坛学生200元随时服务,大家反而熟络起来。楼上李奶奶家的灯泡坏了,在群里说一声,马上就有学生上门帮忙换。老人家非要给钱,孩子摆摆手说:“奶奶,这个不算在服务范围里,我就是顺手的事儿。”
慢慢的,这个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。有的孩子发现自己擅长摄影,就接单帮邻居拍证件照;有的作文写得好,就帮叔叔阿姨润色工作总结。价格嘛,还是那个价,但服务质量可是越来越专业了。
现在走在小区里,经常能看见穿着校服的学生匆匆走过,不是去玩,是去“上班”呢。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,真让人忍不住想给这些年轻人点个赞。这代孩子,比我们想象的更要强,更懂事。
也许,这就是成长该有的样子吧。在书本之外,在课堂之外,用自己稚嫩的肩膀,提前感受一下生活的分量。那份通过劳动获得的自信,那种被需要的价值感,或许会成为他们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