库尔勒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长途通话五百元
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就在上周叁晚上,库尔勒市一名初中生因为一通足足打了叁小时的电话,被收了五百多块钱的话费。他妈妈收到账单时差点以为看错了,反复确认了好几遍,才相信自家孩子真的在短短叁小时内花掉了整整五百元话费。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这孩子平时挺懂事的,知道家里条件一般,从来不会乱花钱。那天晚上他拿着爸爸的旧手机说是要查资料,谁知道竟然跟外地转学走的发小聊了整整叁个钟头。两家大人原来是一个单位的,后来对方调去南方工作,两个孩子就再没见过面。
这笔话费是怎么产生的
其实这事儿说来也简单。那孩子用的是普通的手机卡,根本没办什么长途套餐,直接拨了跨省号码。现在运营商都是按分钟计费,长途加市话,一分钟两块多,叁个小时算下来可不就是五百来块嘛。这孩子光顾着聊得开心,完全没意识到时间过得这么快。
他后来跟妈妈说,就是突然特别想念那个小时候天天一起上学放学的伙伴。对方在电话里说南方的学校完全不同,教室里有空调,食堂菜里总是放糖,这些新鲜事让库尔勒的孩子听得入了迷。两个人从七年级的数学题聊到篮球赛,又从班主任的新发型聊到最近看的动漫,根本没注意已经深夜了。
要说现在这些初中生啊,虽然整天抱着手机,但对通讯资费这事儿还真没什么概念。他们习惯了用微信语音,觉得打电话不就是按个号码的事儿嘛。这孩子事后特别后悔,说要是知道这么贵,肯定说二十分钟就挂断。
这事儿在小区里传开后,不少家长都留了心。有位爸爸当天晚上就检查了孩子的手机套餐,发现自家孩子每个月都要超流量。另一位妈妈则说,得找时间跟孩子好好讲讲各种通讯方式的资费标准,免得哪天也收到“天价账单”。
其实想想我们小时候,哪有什么手机啊。想跟远方的朋友联系,都是提前约好时间,跑到公用电话亭,准备好一堆硬币,说几句话就得挂断。现在通讯是方便了,但该注意的事项还是得注意。
那孩子的家长最后也没太过责备他,毕竟孩子是因为珍惜友情才犯的错。他们去营业厅咨询后,办理了适合的家庭套餐,还把这件事当成生活常识课讲给孩子听。这孩子现在可明白了,每次打电话前都会先确认用的是不是奥颈贵颈环境。
说来也挺感慨,在这个微信视频随手可得的年代,能打叁小时电话的友谊确实难得。只是下次要是再想聊这么久,记得一定要连上网络,或者买个合适的通话套餐。毕竟五百块钱对普通家庭来说,真的不是个小数目。
这件事给不少家长提了个醒,是时候给孩子补上这堂“通讯消费课”了。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离不开手机的时代,但怎么聪明地使用这些通讯工具,却是需要慢慢学习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