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丰100米内附近的人,陆丰百米周边居民信息
这几天我手机里的地图软件好像有点不对劲。每次打开定位,总发现自己在陆丰老城区这一带转悠。说真的,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——明明站在自家阳台上,础笔笔上显示的却是隔着两条街的便利店?
那天下午我去菜市场买菜,听见隔壁王阿姨在和李叔抱怨:“昨天我孙子非要找我,开了那个定位找人的功能,结果光标在咱们这栋楼前后跳来跳去,最后愣是跑到隔壁单元敲门去了。”她边说边比划着,手里的芹菜随着动作轻轻晃动。
定位偏差带来的小插曲
这种百米内的定位偏差,在咱们这片还真不少见。上周叁晚上,楼下小超市的送货小哥就闹了个笑话。客人下单要送瓶酱油,小哥照着导航走到标注的楼栋前,敲了半天门才发现找错了单元。原来那户人家根本不在我们小区,而是在后面那条街的新建楼盘。两人在电话里核对半天才弄明白,敢情是定位把百米内的位置给混淆了。
我后来特意留意过,咱们这片老城区建筑密度大,楼层之间挨得近,骋笔厂信号在楼宇间来回反射,确实容易产生误差。有时候站在窗口和走到楼道,手机上的位置标记能差出二叁十米。这要是在开阔地带可能不算什么,但在咱们这种住宅区里,已经足够把隔壁楼栋的邻居显示成“对门住户”了。
说到这个,让我想起上个月社区网格员小陈来登记信息时说的话。他那个专业设备都偶尔会飘移,更别说我们普通人的手机了。现在新建的小区都在楼道里装了信号放大器,咱们这种老社区暂时还没这个条件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定位偏差反而让邻里间多了些意想不到的交流。就像前天,我在小区花园遇见住在后面那栋楼的张老师,她笑着说现在找人得先打电话确认,单纯跟着导航走,很可能就走到别人家去了。
记得有回我在楼下碰到快递员,他正对着手机发愁。原来要送的包裹就在这栋楼,可导航始终显示还差几十米。最后还是我帮他看了眼地址,直接带他上了叁楼。这事让我琢磨,或许咱们该像以前那样,多记记门牌号,不能全指望电子导航。
现在每天出门,我都会特意看看周围的路标和商铺。菜市场北门那家修鞋铺,小区西门外的报刊亭,这些实实在在的参照物,反而比闪烁的光标更让人安心。有时候遇见问路的邻居,我也习惯用这些地方作为指路的标志。
其实想想,这种百米内的位置偏差倒也不是全无好处。至少让我们这些住在陆丰老街坊的人,重新开始留意身边的建筑特征,重新习惯面对面交流。昨天在楼梯口遇见五楼的住户,我们站在那儿聊了会儿天气,这种随手打招呼的亲切感,是再精准的定位也替代不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