儋州约附近学生500一次,儋州学生约附近500一次
这两天刷手机,总能看到“儋州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这样的信息,铺天盖地的。说真的,第一次瞅见心里就咯噔一下,这到底是个啥情况?难道现在学生兼职都这么明目张胆了?心里画了个大大的问号。
正好有个远房表弟在儋州念大学,周末就找他唠了唠。我没直接提这事儿,就拐着弯问他现在同学里流行做什么兼职。表弟一边扒拉着手机游戏,头也不抬地说:“还能干啥?发传单、奶茶店打工呗,要么就是帮人跑腿代课。”我试探着问:“有没有那种…来钱特别快的?”他猛地抬头,一脸警惕:“哥,你可别瞎打听,那种不靠谱的事儿咱可不能碰!”
藏在广告背后的真相
后来托朋友找了位在儋州做社区工作的王姐,她的话让我恍然大悟。原来这些“儋州学生约附近500一次”的广告,十有八九都是骗局。王姐说,他们处理过好几起类似的投诉——有学生轻信了这类信息,结果被骗了押金;也有家长气急败坏地来找,说孩子差点走上歪路。
“其实啊,”王姐喝了口茶,“这些骗子就盯着两种人:一种是急着用钱的学生,另一种是…你懂的。他们先在网上撒网,等人上钩了就要各种费用——介绍费、保证金、安全费,一层层剥皮,最后直接拉黑。”
听着王姐的话,我心里挺不是滋味。想起表弟那警惕的眼神,突然明白现在的孩子其实心里都跟明镜似的,知道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。反倒是我们这些大人,有时候容易想歪了。
就在上周,我在儋州老街还真遇见了这么件事。有个小伙子在巷口发传单,内容是“大学生勤工俭学,家教服务500元一次”。我停下来跟他聊了会,原来他是师范专业的,和同学组了个小队,专门给中小学生做考前辅导。他说:“我们明码标价,一节课两小时,真才实学,比那些乱七八糟的强多了!”
这话说得实在。同样的“500一次”,人家这是靠知识挣钱,堂堂正正。想起之前见过的那些暧昧广告,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,为什么好好的“儋州学生约附近500一次”会被一些人想歪了呢?也许是因为现在网络上信息太杂,真真假假分不清;也许是有些人总想着走捷径,结果给了骗子可乘之机。
其实换个角度想,如果真是正经的兼职或服务,大可以写得清清楚楚——比如“儋州大学生家教500元一次”、“儋州学生临时工日结500”。这样既说明了身份,也讲明白了服务内容,谁还会误会呢?
表弟后来跟我说,他们学校最近还在公告栏贴了防骗指南,特别强调了要警惕那种语焉不详的高薪招聘。看来学校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。
说到底,不管是找工作还是找服务,都得擦亮眼睛。那种说得模棱两可、藏着掖着的,八成有问题。正经事儿,哪有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的?
这件事也让我想起老家一句老话:路要一步一步走,饭要一口一口吃。任何时候,脚踏实地才是正道。那些看似轻松赚快钱的门路,底下可能就是深不见底的大坑。
现在再看到类似的信息,我都会会心一笑。与其纠结“儋州约附近学生500一次”到底什么意思,不如多关注那些明码标价、内容透明的正经服务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保持清醒的头脑比什么都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