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陆大学城学生约茶,安陆学子茶会相约
午后的阳光斜斜洒在安陆大学城的人行道上,几个背着书包的身影正说说笑笑地走向那家叫“茶言观舍”的小店。推门时风铃叮当作响,老板抬头笑了笑,像是早就熟悉了这些常客。靠窗的卡座里已经坐着两叁桌人,茶杯里飘出的白雾在阳光下打着旋儿。
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。“安陆大学城学生约茶”渐渐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暗号——不是真的为了品评茶叶优劣,而是找个由头从宿舍的方寸之地溜出来,和活生生的人说说话。计算机系的小林一边往红茶里加冰块一边说:“在宿舍对着电脑一天,舌头都快不会转动了。来这里哪怕发呆都觉得舒坦。”
茶杯里的闲话时光
“你们发现没,这家店的茉莉花茶特别香。”教育学专业的婉婉轻轻晃着茶杯,花瓣在杯中打转,“比图书馆自习室那台自动贩卖机的好喝太多了。”她旁边的室友立刻接话:“可不是嘛!而且在这里讨论小组作业,灵感都来得快些。”
窗边那桌突然爆发出笑声,原来是大叁的学长在讲他实习时的糗事。这种不经意的交流往往能收获意外之喜——上周,文学社的创意活动点子就是在这样的茶聊中诞生的。谁说一定得正襟危坐才能迸发灵感?
说来也怪,明明大家都可以点外卖在宿舍喝,偏偏要跑到这里来。可能人就是需要这么个“第叁空间”,既不是严肃的课堂,也不是随意的寝室,而是一个能让人稍稍挺直腰板,又不必太拘束的地方。
更地道的交流方式
比起在群里发千篇一律的“有人出去玩吗”,现在大家都爱问:“喝茶去?”这叁个字像某种暗语,包含着比字面更丰富的意味。可能是想要倾诉最近的压力,可能是想分享刚收到的好消息,或者单纯想找个人一起发呆。
“安陆学子茶会相约”这个说法也不知从谁开始传开的,比直白的“约茶”多了几分文气。茶会不必隆重,有时就是两叁个人,一杯茶的时间。重要的是那种面对面坐着的实在感——能看见对方说话时眉飞色舞的样子,能听到语气里细微的波动,这是再多的表情包也替代不了的。
大叁的浩然说他在这里认识了不同专业的朋友:“要不是约茶,我可能四年都只和本系的人打交道。”他最近在策划一场跨专业的读书分享会,灵感就来自某次茶聊中偶然提到的话题。
夜幕初垂时,茶言观舍的灯光变得温暖。又一波学生推门进来,熟门熟路地找到老位置。老板不慌不忙地准备茶具,他知道,这些年轻人带来的故事,比任何茶谱都丰富。而当他们端起茶杯时,某种柔软而真实的连接正在悄然生长——在这个被奥颈-贵颈覆盖的时代里,我们依然需要这样面对面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