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学生团体叁小时百人活动
最近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——荆州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组织了一场特别的活动。这事儿挺新鲜的,你说一百来个学生聚在一起,就为了叁小时的活动,到底图个啥呢?
那天下午两点多,大学城旁边的体育公园就热闹起来了。穿各色校服的学生叁叁两两从不同方向过来,有骑共享单车的,有坐公交的,还有几个拼车来的。组织者小王正忙着清点人数,手里拿着签到表跑来跑去。我凑过去问了句:“你们这是搞什么活动啊,这么大阵仗?”他擦擦额头的汗说:“就是个学生团体叁小时百人活动,具体内容嘛...待会就知道了。”
活动背后的故事
其实这个学生团体叁小时百人活动的想法,来源于上个月的一次讨论。几个学校的学生干部坐在一起聊天,都说现在学生除了上课就是玩手机,线下交流太少了。有人提议搞个户外活动,但时间太长大家都不愿意来,太短又没意思。最后定下叁小时这个时长,不长不短刚刚好。至于为什么要约100人左右,组织者小李解释说:“人太少没氛围,太多又难管理。百人规模既能形成规模效应,又能保证活动质量。”
活动正式开始前,我看到他们在分发不同颜色的手环。红色手环的去东边草坪,蓝色的去西边小广场,绿色的留在中心区。这个设计挺巧妙的,既打乱了原来的小圈子,又不会让人感觉无所适从。有个戴眼镜的女生边系手环边说:“我本来还想找同班同学组队,现在倒好,全是陌生面孔。”她旁边的男生接话:“这不挺好的嘛,正好认识新朋友。”
叁小时的活动分成叁个环节,每个环节都在不同区域进行。第一个小时是破冰游戏,原本素不相识的学生们通过几个小游戏很快熟络起来。我注意到有个游戏要求团队合作搭建“塔楼”,用的材料只是报纸和胶带。这群年轻人蹲在地上忙活的样子,引来不少路过市民驻足观看。有位老大爷笑着说:“现在年轻人能放下手机一起玩,真不容易。”
第二个小时是主题分享会。没想到学生们关注的话题这么广泛,从环境保护到传统文化,从科技发展到职场规划。分享者都是在场学生,没有老师也没有专家,但气氛反而更轻松自在。有个大二男生分享他做志愿者的经历时,台下不时发出赞叹声。这种同龄人之间的交流,似乎更容易引起共鸣。
最后一小时最让人意外——竟然是静默阅读。组织者准备了200多本书,小说、传记、科普什么类型都有。刚才还热热闹闹的场地,突然安静下来。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低头阅读的学生身上,只听见翻书声和偶尔的鸟鸣。这种动静结合的安排,让整个活动的节奏变得张弛有度。
活动快结束时,我随机问了几位参与者的感受。一个扎马尾的女生说:“平时总觉得叁小时很短,刷会儿视频就过去了。但今天这叁小时过得特别充实。”她旁边的男生补充道:“最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其他学校的同学,才发现大家面临的困惑都差不多。”
看着学生们互相留下联系方式,约定下次再聚,我突然理解了这个荆州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活动的意义。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,能专门拿出叁小时专注做一件事,和陌生人真诚交流,本身就是很珍贵的体验。组织者小王最后跟我说,他们正在策划下一期活动,可能形式会变,但“叁小时”这个核心不会变。毕竟,让学生们暂时放下学业压力,走出舒适圈,这叁小时创造的价值可能比想象中更大。
离开时夕阳正好,学生们的身影在余晖中拉得很长。这个普通的周末下午,因为这场特别的学生团体叁小时百人活动,变得不再普通。或许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叁小时,把年轻人从虚拟世界拉回现实,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找到更真实的连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