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海选场子,乐山现场海选场地
乐山这地方,最近可真是热闹非凡。走在老城区的大街小巷,总能听见街坊邻里在讨论同一个话题——乐山海选场子。你说巧不巧,我上周正好路过滨江路,老远就看见乌泱泱围着一群人,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个临时搭的舞台。
舞台不算太大,但布置得挺像那么回事。红毯从台前一直铺到路边,两侧立着专业的音响设备。有个穿着牛仔裤的姑娘正在唱《青藏高原》,高音飚得旁边梧桐树的叶子都在抖。台下坐着叁个评委,最右边那位时不时在纸上记点什么,左边戴鸭舌帽的则跟着节奏轻轻点头。
舞台背后的故事
我凑到人群里跟几个看热闹的阿姨搭话。“这都第叁天啦”,穿碎花衫的阿姨边说边踮脚张望,“我家对门那丫头昨天也来了,唱完还得了张通关卡”。她边说边比划,旁边穿蓝衣服的阿姨赶紧插话:“我侄女在成都读艺术学院,特意坐高铁回来的,说这种乐山现场海选场地最锻炼人。”
正说着,台上换了个抱吉他的小伙子。他调音时琴弦松了,手忙脚乱的样子引得台下善意的哄笑。评委倒是很耐心,戴鸭舌帽那位还提醒工作人员递上个拨片。这种小插反而让现场气氛轻松了不少,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岷江边看过的民间戏台。
其实这类海选最打动人的,往往不是技巧多精湛的表演。有个中年大哥上台唱《山丹丹花开红艳艳》,中间忘词愣了叁秒,台下居然自发打起拍子帮他找调。他下台时眼眶都是红的,攥着话筒不停说“谢谢乐山老乡”。
我在现场待了两个钟头,看见形形色色的参赛者。有结伴而来的学生妹,有刚下班穿着工装赶来的年轻人,还有个婆婆说她是替在外地打工的孙女来“踩点的。工作人员也辛苦,有个扎马尾的姑娘来回给选手递水,后背的罢恤都汗湿透了。
夕阳西下时,海选暂告段落。评委们凑在一起低声讨论,工作人员开始收拾设备。我听见两个选手在路边交流心得,穿白罢恤的男孩说:“比在碍罢痴唱歌紧张多了”,他朋友笑着捶他肩膀:“但比对着手机录视频带劲啊!”
走出人群时,看见组委会的横幅在晚风里轻轻晃动。“乐山现场海选场地”这几个字在暮色里格外醒目。或许明天这个时候,又会有新的故事在这里发生。那些藏在市井里的梦想,总要找个地方亮亮相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