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300元左右的巷子,淮安300元巷子寻访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3:32:53 来源:原创内容

要说淮安这地方,最迷人的还真不是那些名声在外的景点。前两天闲着没事,我揣着叁百块钱,就在老城区那些巷子里转悠。这预算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,正好够体验点儿地道的。

转过文庙旁边的红墙,拐进一条叫驸马巷的巷子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是老旧的木门楼。有位大爷正坐在门槛上剥菱角,见我好奇,顺手递给我两个。“尝尝,早上刚从湖里采的。”我接过菱角,顺势在旁边的石凳坐下。巷子深处飘来油炸馓子的香味,抬头看见一家小店门口排着队,现炸的馓子叁块钱一大把。

巷子里的老手艺

再往深处走,有家竹器铺子。老师傅正在编竹篮,手指翻飞间,竹篾就听话地交织成各种形状。他在这条巷子里做了四十年竹器,聊起天来手上的活儿也不停。“现在年轻人都不学这个喽。”他笑着说,眼里倒没什么遗憾。我花八十块买了个小巧的食盒,打算用来装茶点。

走着走着闻到一股酱香,原来巷尾有家祖传的酱油铺。大缸小缸摆满了半条巷子,老板娘正在翻搅酱缸。她说他们家酱油要晒足180天,说着便舀了点让我蘸黄瓜尝尝。那味道确实醇厚,花二十五块钱打了瓶带回去。

中午在巷子里的家庭饭馆吃了顿便饭,清炒虾仁、平桥豆腐,加上一碗米饭,才花了六十八。老板娘说这些菜都是家常做法,不像大饭店那么讲究摆盘,但用料实在。吃饭时还能看见后院晾着的衣裳,颇有在亲戚家做客的感觉。

意外的收获

下午在另一条巷子发现了个有趣的地方——旧书店兼茶馆。老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店里既可以喝茶看书,也能淘到些老物件。我点了杯十五块的本地茶,在书架前翻到一本1982年的淮安地方志。坐在靠窗的位置,阳光透过木格窗洒在书页上,偶尔能听见门外自行车铃铛声。

临走前,我在巷口画糖画的摊子前停下。老师傅用糖浆几笔就勾出只活灵活现的兔子,才要五块钱。看着晶莹剔透的糖画,竟舍不得下口。

这一天转下来,买零嘴、淘旧物、吃家常菜,加上那瓶酱油和竹食盒,统共花了二百九十多。但收获的远不止这些——和巷子里人们的闲聊,阳光下飘着的饭香,还有那种慢悠悠的生活节奏,都让人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度过的暑假。可能这就是淮安300元左右的巷子最打动人的地方,它们保留着这座城市最初的温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