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州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
这事儿听起来真有点离谱对吧?一个初中生,叁个钟头电话,居然花掉八百块!我刚听说时也愣住了,这得聊啥重要事儿啊?
小军妈妈发现微信钱包少了钱的那天,差点以为遭了小偷。查来查去,结果让她哭笑不得——是她那个平时挺乖的儿子,在房间里关起门来打了叁个小时电话。你说现在的小孩,怎么就能在电话里聊这么久?我们那会儿,打个电话都是掐着表说话的。
电话那头到底是谁
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孩子。你想啊,现在这些手机应用,动不动就跳出个充值页面。小军说他就是在刷视频的时候,看到个“超值通话套餐”的广告,手指一点,钱就扣走了。孩子哪懂这些啊,看着便宜就点了,谁知道后面藏着这么贵的费用。
说起来,现在的孩子确实挺孤单的。小军爸妈都在外地打工,一年回不来几次。家里就他和奶奶两个人,好多心里话都没处说。那天他其实是给小学时候最要好的同学打电话,那同学去年跟着爸妈转学去了别的城市。两个半大孩子,从作业聊到游戏,从班里趣事聊到心里的小秘密,这一聊就收不住了。
其实仔细想想,我们小时候不也有过抱着电话舍不得放的时候吗?只是那会儿是固定电话,再怎么打也花不了这么多。现在这达州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,说到底不只是孩子的问题。那些设计得花里胡哨的付费界面,明摆着就是在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不设防。
藏在屏幕后面的陷阱
我特意去看了看那些础辫辫的付费流程,好家伙,层层迭迭的提示文字写得比蚂蚁还小。别说孩子了,就是大人一不小心都会点错。等你反应过来,钱早就扣走了。这种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的消费,说白了就是钻了空子。
小军妈妈说,这孩子平时挺省的,早餐舍不得吃贵点的,攒点零花钱都用来买书。可这次就像中了邪似的,完全没意识到时间在流逝。他说就感觉有说不完的话,等到手机发烫了,才发现已经过去了那么久。
这事儿出了之后,小军好几天都低着头不说话。他妈妈虽然心疼钱,但更担心孩子留下心理阴影。最后还是班主任出面,开了个小小的班会,让同学们都来说说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。这一说才发现,班里好多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——不是话费超标,就是在游戏里乱花钱。
你看,达州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看似是个偶然事件,其实背后藏着现在孩子们普遍面临的问题。他们渴望陪伴,需要倾诉,但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合适的出口,就只能转向虚拟世界。
现在小军家里定了新规矩——每周固定时间可以跟好朋友视频聊天,但要用家长的手机。他妈还特意给他买了个可爱的储蓄罐,让他把零花钱存起来,等放假了请好朋友来看达州的美景。这么一来,孩子反而更懂怎么合理安排时间和金钱了。
说到底,孩子们在成长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坑坑洼洼。重要的是大人们得及时伸手拉一把,而不是光顾着责怪。毕竟,谁小时候没做过几件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的傻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