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门200米内寻附近人约会,周边近距离找约会对象
这两天刷手机,总看到“玉门200米内寻附近人约会”的推送,心里还挺好奇的。你说现在这科技,隔着几条街都能找到想见面的人,到底是更方便了还是更麻烦了呢?
我有个朋友上周末就试了试。他坐在玉门老城区那家星巴克,打开手机定位,结果刷到的第一个人居然就在隔壁书店。俩人隔着玻璃窗互相看了半天,最后还真加了微信。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像电影情节,可现实生活里确实每天都在发生。
距离带来的奇妙缘分
想想也是,现在大家工作都忙,专门抽时间约会成了奢侈。能在常活动的范围里认识人,倒是省事不少。早上在同一个地铁站等车,中午在相邻的写字楼吃饭,晚上在附近的公园散步,这些日常场景突然都变成了潜在的机会。
不过这种“周边近距离找约会对象”的方式,也有人觉得太直接。我同事就说,这样认识人少了点浪漫,像在点外卖。但另一个朋友反驳说,古代媒人说亲的时候,介绍的也都是同村的,这不就是一个道理嘛。
其实关键不在方式,而在相遇后的相处。住在相邻街区的人,可能喜欢同一家面馆,熟悉同一条林荫道,这些共同点反而能成为聊天的话题。比起漫无目的地在整个城市寻找,这种带着地理亲近性的相识,说不定更靠谱些。
当然啦,安全问题始终要放在第一位。第一次见面选在开放的公共场所,告诉朋友自己的行程,这些都是基本操作。科技给了我们便利,但判断力还是要靠自己。
说到这个,想起前段时间在玉门步行街看到的场景。咖啡店露天座那里,好几桌看起来都是初次见面的年轻人。有的相谈甚欢,有的略显尴尬,但大家都在尝试迈出这一步。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,能鼓起勇气认识新朋友,本身就值得鼓励。
也许我们不该太纠结认识的方式,而该多关注相遇后的真诚相待。无论是隔着屏幕相识,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偶遇,真正重要的是两个人是否愿意花时间互相了解,是否能够彼此尊重。
下次你再看到“玉门200米内寻附近人约会”这样的提示,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想想——这不只是科技带来的便利,更是给忙碌生活中的我们多开了一扇窗。至于能不能遇见对的人,谁说得准呢?缘分这东西,从来就不按常理出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