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平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开平小巷的浪漫何处寻
石板路上的呢喃
那天傍晚我骑着单车拐进开平的巷子,车篮里的豆浆随着石板路的起伏轻轻晃荡。斜阳把老墙上的斑驳照得发亮,谁家窗口飘出糖醋排骨的香气,忽然就想起多年前有个姑娘,总爱蹲在巷口卖豆腐脑的推车旁,等晚归的恋人带回城西那家桂花糕。
你说这开平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?其实它就藏在巷子深处那棵老槐树下。树身上刻着“1987”的字迹早被岁月磨得模糊,可每当月光洒下来,依然能照见当年两个年轻人并排坐在树根上分食冰棍的影子。卖豆腐脑的阿婆现在还会念叨,说那对小儿女总是一个掏出手绢替另一个擦汗,一个把最甜的豆沙馅往对方碗里拨。
转角裁缝铺的师傅踩着缝纫机嗒嗒响,他记得每对新人来改喜服尺寸时的模样。有个小伙子紧张得手心冒汗,姑娘却偷偷把改瘦的腰线又放宽半寸——后来才知道她是想把捧花藏得更稳妥些。这些细碎的心事,都跟着针脚缝进了嫁衣里。
要说开平小巷的浪漫何处寻,倒让我想起去年梅雨季。连绵的雨下了整月,青苔顺着墙根漫到第四块石板。杂货店老板娘在屋檐下多摆了两把竹椅,偶尔看见银发夫妇挤在伞下慢慢走过,老先生总把伞倾向老伴那侧,自己的左肩淋得透湿却浑然不觉。有次听见老太太嗔怪:“你这人...”后半句混着雨声听不清了,但眼角笑纹里漾着光。
巷尾幼儿园放学时最是热闹。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非要拉着男孩去看墙缝里新开的牵牛花,两个孩子头碰头蹲在那儿,柔软的发梢扫过青砖。或许二十年后他们会在某个黄昏忽然想起,人生第一次懂得守护的美好,竟是始于这截潮湿的墙角。
暮色渐浓时,巷子便成了暖黄色的。叁楼那户传来钢琴练习曲,断断续续的音符像在描摹少年人欲言又止的心事。而对面阳台晾着的衬衫随风轻摆,衣领上还留着清晨告别时的薄荷气息。这些寻常物事,偏偏组成了开平巷子最动人的情书。
如今新城区霓虹璀璨,可总有人骑着电动车特地拐进巷子,就为买两碗加了双份蜜豆的豆腐脑。他们或许说不清究竟在寻找什么,但当车铃叮当作响着掠过花墙,当看见老邮差依然在第七个门牌前停留片刻——那是替远方的儿女捎来家书,忽然就明白了。所谓开平小巷的浪漫何处寻,不过是在车马喧嚣的世间,始终有人为你留着那盏昏黄的窗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