蚌埠大学城找学生服务,大学城附近学生服务
最近在蚌埠大学城附近溜达,总能看见不少人在打听学生服务的事儿。这不,前两天路过龙湖春天商业街,就听见两位家长站在奶茶店门口嘀咕:"孩子宿舍空调坏了半个月,该找谁报修啊?"旁边文具店老板热心地指着学生服务中心的方向:"拐个弯那栋小白楼,学生们都管那儿叫'校园百事通'呢。"
说起蚌埠大学城的学生服务,那可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。从安徽财经大学到蚌埠医学院,几所高校的学生服务中心都挺像样。记得上学期期末,有个机械工程专业的学弟在食堂聊天时说,他们实验室的3顿打印机半夜罢工,本来以为项目要延期,没想到学生服务中心24小时值班室十分钟就派来了维修员。这种随时能接上头的便利,让学生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功课上。
生活里的贴心帮手
学生服务可不光是修电脑这种技术活。上周叁在蚌埠学院第二食堂,碰见叁个女生正在讨论搬家的事儿。原来她们在校外租的房子要换锁,正发愁找不着靠谱的锁匠。旁边收拾餐盘的大叔擦着手凑过来:"你们去学生服务大厅登记过没有?那儿备案的开锁师傅都戴着统一工牌,收费比市场价便宜二十块呢。"
这些细碎的生活琐事,在学生服务中心都能找到解决办法。有回下雨天我在龙子湖校区骑车摔了,膝盖擦破皮,就是靠着学生服务点提供的应急包扎包处理的。后来发现他们连针线盒、老花镜这种小物件都备着,说是常有学生缝补军训服,或者家里长辈来探望时临时要用。
现在不少同学开始尝试创业,学生服务也跟着升级。去年冬天在大学城文创集市,遇见大二男生在卖手绘帆布包。他边整理货架边说:"学生服务中心给联系了免费的法律咨询,帮我们几个小伙伴拟了合伙协议。"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,服务中心的公众号还经常推送创业补贴申报的提醒。
要说最让学生家长放心的,还得是医疗服务这块。蚌埠大学城附近的诊所都和学生服务中心联网,上次室友突发胃炎,从打电话到救护车来接只用了六分钟。值班医生后来告诉我们,他们和几所高校的医务室建立绿色通道,病历信息都是互通的。
这两年学生服务越来越智能了。打开校园础笔笔就能看见服务地图,哪个打印店还有空闲机器,洗衣房现在要不要排队,这些实时信息一目了然。前两天路过安徽科技学院的布告栏,看见学生们正在扫码参加服务满意度调研,据说这个月要新增代收快递的服务点。
不过啊,有时候服务太周全也闹笑话。有回在自习室听见两个男生闲聊,一个说昨天让学生服务中心帮忙找家教,今天就直接推荐了叁位研究生学长。另一个挠着头笑:"我原本就想问哪里能买到二手教材,结果服务中心直接把整套课本送到宿舍了,这效率让人怪不好意思的。"
夜幕降临时的大学城也别有味道。图书馆北门的小广场上,经常有学生服务团队在办活动。上周五瞧见他们在组织旧书交换,几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凑在一块儿,用看过的考研资料换到了需要的专业课笔记。那个戴眼镜的组织者边登记边说:"咱们这片的服务网络越来越密,连失物招领都实现跨校联动了。"
其实生活在大学城的每个人都和学生服务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。可能是考研前夕在通宵自习室领到的那杯热豆浆,可能是雨天上课时突然送到教学楼的那把共享雨伞,又可能是找工作时节那些修改了十几版的简历模板。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,慢慢织成了一张温暖的安全网。
昨天在商业街买煎饼时,听见刚报到的新生和家长在聊学生服务。那位妈妈翻着服务手册挺惊讶:"连租自行车、拼车回家都管?"煎饼摊大姐熟练地摊着面糊接话:"您就放心吧,这儿的学生服务比有些小区的物业还周到呢!"铁板上滋滋作响的煎饼飘着香气,就像这座大学城里的服务网络,正温热着每个人的校园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