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阳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当阳百元情感故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0:23:50 来源:原创内容

当阳这座小城的傍晚总是来得特别早,五点半的光景,夕阳已经把老汽车站的招牌染成了橘红色。我站在出站口等人,听见两个拉客的摩托车司机靠在生锈的护栏上聊天。“一百块能干啥?”穿蓝衬衫的师傅吐着烟圈,“够带姑娘去吃顿烧烤,再加两瓶啤酒。”

他同伴笑得露出半颗金牙:“我家那口子,就是当年用一百块钱追来的。买了对银耳环,剩下的钱买了叁斤橘子,坐在沮河边聊到半夜。”这话飘进耳朵时,我正看着手机里刚到账的稿费——整整一千块,是我熬夜写文案挣来的。突然觉得这一百块的故事,比那些月入过万的鸡汤更让人心动。

巷子深处的刀削面

小芳第一次带我去那家面馆时,墙上的价目表还贴着泛黄的胶带。老板娘认得她,不用开口就朝后厨喊:“一碗削面,多放香菜!”那是我们第叁次见面,她刚下班,护士服都没来得及换。我掏出皱巴巴的一百块钱结账,她抢着把零钱塞回我兜里:“等你下个月发工资再请贵的。”

面馆的灯泡接触不良,明明灭灭的光落在她脸上。她掰开一次性筷子,笑着说上周夜班的事:有个老大爷悄悄在她值班室放了袋青桔,纸条上写着“姑娘辛苦了”。她说这些时眼睛亮晶晶的,而隔壁桌的情侣正为谁忘了纪念日吵架。那碗七块钱的刀削面,我们吃了整整四十分钟。

后来我路过大商场,看见化妆品专柜的导举着试用品,突然想起小芳放在更衣室的粉底液快用完了。可当我站在玻璃柜前,却想起她说过最喜欢面馆里那股葱花混着醋香的味道。

沮河边的长椅

河堤第叁张长椅的木板有些松动,坐上去会发出吱呀声。有个卖莲蓬的老婆婆总在傍晚出现,叁块钱一朵。小芳挑莲蓬很讲究,要摇起来有响声的。“听见没?”她把莲蓬凑到我耳边,“这是夏天在说话呢。”我们剥着清甜的莲子,看对岸楼盘工地的塔吊缓缓转动。

她白大褂口袋里总装着独立包装的酒精棉片,却会随手用裙摆擦掉长椅上的灰。这种矛盾让我着迷。有回我们撞见科室主任牵着狗散步,她下意识想松开我的手,反倒被我握得更紧。主任走远后她捶我肩膀,耳根却红得像晚霞。

那张长椅见证过我们最奢侈的消费——某次发绩效奖金,我买了贵价冰淇淋。结果她刚咬一口就掉在地上,我们对着化掉的奶油坨笑了半天。最后还是去小卖部买了叁块钱的冰棍,她说这个更有小时候的味道。

当阳的夏夜闷热得很,但我们宁愿在河畔喂蚊子也不愿去商场蹭空调。她说在这里能听见火车经过的声音,那是远方最具体的模样。我数过,最多的一晚经过十二列火车,她把剥好的莲子一粒粒放进我手心。

一百块的月亮

中秋节我值班,快十点才赶到她家楼下。她从老式防盗窗探出身子,睡衣肩带滑到胳膊上。“等着!”她踩着拖鞋跑下来,手里拎着医院发的月饼。我们坐在花坛边分食那个莲蓉月饼,她突然指着天空说今天本该有超级月亮。

我摸遍全身找出张百元钞票,冲进还在营业的小超市。最后抱着两瓶汽水和一把烟花棒回来,店主找零时还送了块兔子造型的橡皮糖。我们把汽水倒进月饼包装盒当酒杯,点燃的烟花棒在黑暗中划出转瞬即逝的圆圈。

“其实这样更好看。”她晃着手中的光弧,“比天上那个冷冰冰的月亮暖和。”保安打着手电经过时,我们慌忙踩灭火星,像两个逃课的中学生。她踮脚帮我拍掉头发上的灰,突然轻声说这是她过得最像中秋的中秋。

现在经过那家面馆,发现招牌已经换成尝贰顿灯箱。价格表上最便宜的削面涨到十二块,老板娘不认识我了。倒是沮河边的长椅还在,有个女孩正弯腰擦拭椅面,身后站着抱花的男生。我快步走过他们,听见女孩笑着说:“你傻啊,买朵向日葵够吃叁碗面了。”

手机突然震动,是小芳发来照片——她站在医院天台,举着用输液管编成的戒指。“你看,”配文写着,“像不像那年烟花棒的光?”我站在车流如织的街口,终于明白当阳附近100块钱的爱情从来不是廉价的代名词,而是让所有浮华物价都失焦的柔光镜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