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二维码约茶飞虫,重庆扫码品茶飞虫
这几天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在发“重庆二维码约茶飞虫”相关的动态,扫码就能约到私房茶室,这倒是挺新鲜的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还觉得这种线上约茶的方式有点距离感,毕竟喝茶这种事,总得亲自闻闻茶香才踏实吧?
上周叁下午,我突然想找个安静地方处理工作文件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了个朋友推荐的二维码。手机页面跳转后,嚯,居然有二十多家茶室可选,每家的环境照片、茶单价格都清清楚楚。我挑了家离公司最近的,下单不到五分钟就收到确认消息,还附带了具体位置和门禁密码。
藏在居民楼里的惊喜
按导航走到一栋老居民楼下,心里还犯嘀咕呢。谁知推开叁楼那扇原木色房门,茶香伴着古琴曲扑面而来。店主是位穿亚麻衫的姑娘,正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:“刚到的永川秀芽,要尝尝吗?”她说话时手下也没停,热水冲入玻璃杯,嫩绿的茶芽在杯中舒展开的样子,简直像在看慢镜头。
坐在落地窗前的藤椅上,我发现来这儿的客人都自成天地——有对着笔记本电脑敲字的年轻人,有凑在一起看绘本的母女,还有个老爷爷在临帖。大家互不打扰,偶尔抬头交换个眼神,倒比连锁咖啡馆多了份恰到好处的亲近感。墙角的旧书架上摆着《重庆茶史》《巴渝茶话》,随手翻几页才晓得,重庆人喝茶的历史比火锅还要久远。
现在这种重庆扫码品茶飞虫的服务确实方便,不用提前打电话预约,也不用担心白跑一趟。特别适合我们这种随时改变主意的年轻人,想换个环境工作了,手机点几下就行。店主说他们每个月都会更新茶叶单,这个月主推巴南银针,下个月可能就是江津翠片。
第二次去的时候遇上暴雨,坐在暖黄的灯光里看窗外雨帘如瀑,手捧的热茶氤氲着水汽。突然理解为什么总说“晴耕雨读”了,这样的天气确实适合窝在茶香里发呆。旁边几个大学生在讨论小组作业,声音压得很低,偶尔爆发的笑声也很快收住,像是怕惊扰了这份宁静。
后来我又试过几家不同的茶室,有的能望见长江索道,有的带着小庭院。渐渐发现每家的茶点也各有特色,桂花糕、绿豆饼、甚至还有店家自制的麻辣牛肉干。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既保留了传统茶文化的韵味,又接上了现代生活的节奏。
现在周末约朋友谈事,我总习惯性点开收藏的茶室列表。说来有趣,明明是通过冷冰冰的二维码联系,见面的地方却比很多网红店更有温度。也许正因为选择了茶香萦绕的空间,大家的谈话也会不自觉地放慢节奏,多了几分从容。
昨天路过洪崖洞,看见好多游客举着手机找角度拍照。忽然想起茶室书架里那本旧书上的话:“重庆的味道,不只在火锅的麻辣里,也在茶杯的浮沉间。”这座城市总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,把最时髦的和最古老的糅合在一起,就像现在随处可见的重庆二维码约茶飞虫,扫进去,却是千年茶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