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中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,晋中学子随时联系联系方式
最近我表弟考上晋中大学,家里人就开始操心他在学校的生活。我妈特意打电话嘱咐我:“你有空多联系表弟啊,听说现在大学生都能随叫随到,要是需要帮忙也好找人。”这话让我想起当年上大学时,宿舍楼下总贴着各种手写小广告,现在估计都变成微信群了吧。
校园里的即时联系需求
上周去晋中大学逛了逛,发现教学楼公告栏果然贴着不少提供家教、代取快递的联系方式。有个大叁男生边整理宣传单边说:“我们几个同学组建了勤工俭学小组,确实提供随叫随到服务。比如晚上突然要送文件到另一个校区,或者临时需要技术支援调试设备,打电话我们马上就能安排人。”他掏出手机展示他们的联络群,里面不停跳出新消息。
记得我读大学那时,想要找同学帮忙还得跑宿舍楼挨个敲门。现在有了晋中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这样的联系方式,确实方便不少。不过我也好奇,这种随时待命的状态,学生们会不会太辛苦?那个男生笑着解释:“我们都有排班表的,不会影响正常上课。而且很多都是校内的临时任务,跑个腿、帮个忙,既能赚点零花钱,又能积累社会经验。”
在教学楼走廊遇到位正在打电话的女生,她边记笔记边对手机说:“您把具体位置发我微信,我二十分钟内到。”挂断后她告诉我,这是她们创业团队提供的校园代办服务。“有些老师需要紧急送材料到行政楼,同学忘记带课本要人送去教室,这些情况都很常见。我们团队有十几个人,分布在叁个校区,接到电话就就近安排。”
随时联系背后的故事
在学生餐厅吃饭时,碰到个挺有意思的男生。他手机响个不停,接起来都说“好的马上安排”。原来他负责协调一个30多人的学生服务团队。“最难的是调度”,他夹了块土豆苦笑道,“有时候同时来叁四个需求,得快速判断谁能最快到达。我们要求接到电话十分钟内响应,所以团队成员都要保持通讯畅通。”
我注意到他的手机壳背面贴着便签纸,上面写着几组电话号码。“这是我们的值班表,每周更新。现在很多同学都习惯保存我们的晋中大学生随叫随到手机号,遇到急事就直接打电话。上周有个女生实验课忘带器材,从打电话到收到器材只用了七分钟。”他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着光,显然很为自己的团队骄傲。
不过他也提到些困扰:“偶尔会遇到半夜打电话的,虽然我们值晚班最晚到十一点,但总有人不理解。”说着他翻开手机通话记录,确实有几个深夜未接来电。“后来我们调整了服务时间,现在固定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一点,特殊情况可以提前预约。”
走在校园林荫道上,看到不少学生边快步走路边接电话。有个抱着书本的女生正对着手机说:“您需要打印的资料我五分钟后送到办公室。”她匆匆走进文印店,熟练地操作着机器。这样的场景在校园里似乎已经很平常。
学生服务中心的老师告诉我,学校其实很支持这种学生自发组织的服务团队。“只要遵守校规校纪,这种互助模式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。我们定期会和他们开座谈会,提醒注意安全问题和时间管理。”他翻着值班表补充道,“现在备案的团队有八个,都提供类似的随时联系服务。”
离开学校时已是傍晚,看到几个学生骑着共享单车在校园里穿梭。他们车把上挂着各种文件袋和包裹,手机架在车前,随时准备接听下一个电话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这些忙碌的身影成了校园里独特的风景线。或许这种随叫随到的服务,不只是提供便利,更成了现代校园生活的一种新常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