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溪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旁的小巷景象
岑溪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总让我想起老式电影里的场景。每次从车站出来,都能看见那条窄窄的通道夹在两排旧楼房中间,像道不起眼的缝隙。可你要是真走进去,会发现里头别有洞天。
巷口摆着几家早餐摊,清晨五点半就飘出蒸包子的雾气。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手里的夹子灵活地翻动着煎锅里的肠粉。有个常来的老师傅跟我说,他在这吃了十二年,从儿子上小学吃到考上大学。“别看这巷子旧,养人啊。”他这么说的时候,眼睛眯成两条缝。
巷子里的日与夜
白天的岑溪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是热闹的。裁缝店的脚踏缝纫机哒哒作响,修鞋匠敲打鞋跟的节奏像在打拍子。杂货店门口挂着五颜六色的塑料桶和晾衣架,在太阳底下反着光。最有趣的是那些晾在空中的衣服,这家那家的衬衫裤子在空中轻轻碰撞,像在悄悄说话。
傍晚时分,车站的广播声隐约传来,小巷就换了一副模样。暖黄色的灯光从各家窗户透出来,炒菜的滋啦声和饭菜香混在一起。有户人家阳台上种着茉莉,夏天开花时,整段巷子都是香的。我常想,这些住在火车站旁的人们,是不是早就习惯了列车经过的轰隆声,反而觉得安静得不自在?
记得有回下雨,我躲进巷子里的理发店避雨。老师傅正在给客人修面,热毛巾敷上去,客人舒服地叹了口气。墙上挂着1988年的挂历,镜框边缘夹着发黄的老照片。老师说,他年轻时就在这开店,看着火车站翻新了叁次,对面的大楼拆了又建,唯独这条小巷子还是老样子。“有些东西不变才好。”他这么说。
夜深时,火车站旁的小巷景象又不同了。末班车进站后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,只有24小时便利店还亮着灯。偶尔有刚下夜车的人拖着行李箱走过,轮子压在石板路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。值班的铁路职工会来买泡面,靠在柜台前和店员聊几句。这种时候,整条巷子像在轻轻打着盹,却始终睁着一只眼睛。
巷子中段有棵大榕树,树根把石阶都拱裂了。树下总聚着下棋的老人,有时争得面红耳赤,过会儿又笑作一团。他们记得每个搬走的老邻居,哪个孩子考上了好学校,哪家店铺换过几次老板。这片火车站旁的天地,在他们口中就是整个岑溪的缩影。
最近听说这片可能要改造了,我特意多去了几次。早餐摊的老板娘还是记得我要多加辣,理发店的老师傅照样和我聊着天气。好像什么都没变,又好像什么都可能变。站在巷口望进去,那些交错的天线、晾晒的衣物、斑驳的墙面,都像在诉说着什么。或许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,在火车站隆隆声的背景下,静静地流淌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