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都全区外卖工作室均可安排,外卖服务覆盖昌都全域
最近在昌都街头,总能看见穿着各色制服的外卖骑手穿梭在大街小巷。不少朋友都好奇,现在咱们这高原古城,点外卖是不是真的方便了?这话可问对人了,就拿上周末来说,我家住在卡若区,早上起来不想做饭,手机点开外卖平台,二十分钟后热腾腾的包子豆浆就送到了门口。
说起来啊,这种便利在几年前还不敢想象。昌都地形特殊,过去想吃点别家的饭菜,得专门跑趟腿。现在不一样了,随着“昌都全区外卖工作室均可安排”服务的推行,连最偏远的乡镇都能享受送餐上门。我有个表姐住在类乌齐县下面一个村子,上周她女儿过生日,居然通过当地外卖工作室订到了县城的蛋糕,这放在以前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外卖如何走进千家万户
其实刚开始,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:在咱们这地方搞外卖,能行吗?但看着各个外卖工作室从无到有,现在连农牧民家里的土特产都能通过外卖渠道销售了。比如俄洛镇的桑杰大哥,他家的牦牛肉干现在成了外卖平台的爆款,每个月能多赚两叁千块钱。
外卖服务覆盖昌都全域这件事,最让人感慨的是它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习惯。以前下雨下雪天,出门买个菜都发愁,现在随时能在手机上下单。特别是对于上班族和独居老人来说,简直太省心了。我们单位的小伙子扎西,父母住在江达县,他经常通过外卖给父母买生活用品,老人逢人就说儿子虽然不在身边,但关心随时能送到。
这些变化不是凭空来的。各个外卖工作室都在不断优化服务,有的专门配备了会说藏汉双语的骑手,有的针对高原气候准备了保温效果更好的配送箱。还记得去年冬天,我在丁青县出差,晚上九点多还能点到热乎乎的酥油茶,那天零下十几度,收到外卖时包装还是烫手的,这份用心真让人感动。
现在走在昌都的街道上,随处可见外卖骑手忙碌的身影。他们成了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,把温暖和便利输送到每个角落。有意思的是,连寺庙里的僧人也开始使用外卖服务了,前几天就听说强巴林寺的僧人通过外卖购置了一批学习用品。
随着“昌都全区外卖工作室均可安排”的全面落实,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变成新的常态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会发现,这座高原古城与现代生活的融合,比想象中来得更快、更自然。就像我邻居家那个六岁的小女孩说的:“爸爸,为什么还要去饭店?想吃的东西不是都会自己来家里吗?”在孩子眼里,这已经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。